第275章 好像哪里不对劲!(1 / 3)

"一个月!"

"朕希望一个月后,能看到一支让人眼前一亮的京营!有没有问题?"

三位勋贵一走,朱启明便毫不客气地向李邦华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一个月?开什么玩笑!

皇帝的要求让李邦华目瞪口呆!

他内心一片冰凉,妈的!就知道这"山芋"烫手,没想到这么烫手!

他苦着脸道:"陛下,一个月,这简直是逼着臣去跳护城河啊……"

朱启明早料到他有此顾虑,不由轻笑一声,摆了摆手道:

“李卿过虑了!朕不是让你一个月把京营练成可以跟建奴野战的精锐。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厘清账目、裁汰老弱、安置人员、重整编制、初训新兵,凡此种种,千头万绪,都需要时间,必须循序渐进,急不得!”

李邦华闻言如释重负,连忙躬身:“陛下圣明!洞悉万里,体恤下情!如此,臣心中便有底了!必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重托!”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眉头微蹙:

“只是……陛下,请恕臣直言。这京营虽说虚额巨大,十不存一,但实额兵员,再怎么剔扒剔扒,估计也还有个一万八千的。此番按陛下定的高标准严查汰选,裁撤下来无处安置的冗员,恐怕起码也得好几千人。”

李邦华忧色难掩:“此辈久在行伍,多半疏于农桑,不通匠艺。一旦断了粮饷,没了生计,顷刻便成无根浮萍,数千万壮浪荡于京师首善之地……臣恐其中若有奸猾之辈煽惑,或为生计所迫,必生事端!

非但京畿治安堪忧,若再被朝中某些……别有用心之人利用,诽谤陛下推行新政‘苛酷寡恩’、‘驱民为乱’,则恐于陛下圣誉有损啊!此事关乎京城安稳,臣,不得不虑,敢问陛下,对此可有圣断?”

朱启明听此疑问,不由赞许地看了李邦华一眼,当下抚掌大笑:

“哈哈哈哈!好!李卿果然老成谋国,思虑周详!你能想到这一层,朕心甚慰。”

他站起身,走到殿中,气定神闲道:

“此事,朕岂会没有考量?岂能做出‘前门整军,后门放匪’的蠢事?朕不仅要汰换冗员,更要安顿冗员,要化废为宝,让其为我所用,利国利民!”

李邦华眼睛一亮,急忙道:“陛下已有良策?臣愿闻其详!”

“朕问你,”朱启明不答反问,“京营之中,原有‘巡捕营’之设,本就有协理京城治安之责,然其职能不明,员额亦不清,如今更是形同虚设,是也不是?”

李邦华略一思索,点头称是:“陛下明鉴,确是如此。巡捕营隶属五军营,如今员额虚耗,几无可用之兵。”

“朕再问你,如今这北京城内,街道市容如何?沟渠淤塞否?垃圾清运及时否?城中盗抢、斗殴、欺行霸市之事可还猖獗?”

李邦华被问得一怔,下意识回答:“这个……京师人口繁密,五方杂处,管理确有力有未逮之处。街道脏乱、沟渠不通亦是常事,至于治安……虽有五城兵马司及巡城御史,终究难免疏漏。”

“这便是了!”朱启明双手一摊,“偌大京城,百业待兴,处处都需要人手!朕意已决……”

他目光炯炯,道出思虑成熟的方案:“朕欲借此整顿之机,大力扩充并重整‘巡捕营’!所有京营汰撤之兵员,一经严格筛选,皆可转入新巡捕营。

还有,朕之前整顿御马监下的腾骧四卫,亦会裁汰下一批还算堪用、却不堪战阵之人。这些人久在宫禁,于忠诚勤勉上,或比京营老兵油子更堪一用。朕会命御马监一并将其名册移交于你。”

朱启明刻意停顿片刻,让李邦华消化这个信息,然后继续道:“将此二者合并,充实新的巡捕营。此营专司负责京师主要街巷之巡逻、防火、弹压械斗、缉捕盗贼,维持秩序。使其名正言顺,仍隶于京营……或者说,未来的新军体系之下,由兵部协管。”

他顿了顿,继续道:

“至于那些年老体弱、不堪巡捕之任者,亦可编为辅兵,设立‘环卫司’,专管全城的垃圾清运、疏通沟渠、洒扫街道。

让北京城给朕干净起来!如此,汰撤之人各有归宿,受军法管束,有正经饷银可拿;京城治安与市容亦可大幅改善。岂非两全其美?”

李邦华听得先是愕然,随即眸光骤亮,如拨云见日!

不过!

这虽然只是一支治安军,又是挑剩的货色,总不能直接用吧,总得要训练吧!不然那跟把他们踢回老家种田有何区别?

那么问题来了,谁来训练?谁来提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