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铁军与幽灵齐现登州(1 / 2)

张家湾大营辕门洞开。

黑色的军旗猎猎作响,上面绣着的金色龙纹与“南山”

二字在晨光中熠熠生辉!

五千南山营精锐已列队完毕,寂静无声。

黝黑的棉甲、锃亮的燧铳、统一制式的背包与水壶,以及士兵们眼中那股混合着狂热与冷静交织的杀意,让这支军队透着一种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锋锐!

曹变蛟翻身上马,深吸一口气,胸中豪气勃,低喝一声:“出!”

五千南山营精锐开拔出京,场面蔚为壮观!

队伍沉默如山,整齐划一的步伐踏在水泥官道上,出沉闷而令人心悸的轰鸣。

士兵们肩扛着擦得锃亮的燧铳,枪口的刺刀在初夏的日光下闪烁着凛冽的光芒。

满载物资的四轮马车辚辚而行,后勤车队井然有序,丝毫不乱。

不知是谁起了个头,雄壮的军歌猛然爆出来,响彻天地:“狼烟起,江山北望…”

“龙旗卷,马长嘶,剑气如霜…”

“心似黄河水茫茫…”

“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

歌声粗犷有力,透着一股睥睨天下,横扫六合的气势,完全不同于任何一支明军的小调俚曲。

曹变蛟骑在马上,听着身后五千健儿同声高歌,看着沿途无数被惊动的百姓聚拢围观,议论纷纷,脸上洋溢着惊奇、兴奋乃至一丝敬畏,他只觉得浑身血液沸腾,嘴角抑制不住地向上扬。

大丈夫当如是!

张家玉策马在他身旁,面色激动潮红,大声跟着唱和,偶尔还朝路旁那些看得目瞪口呆的大姑娘小媳妇轻佻一笑,引来娇笑惊呼一片。

“瞧见没,变蛟兄,”

张家玉用马鞭虚指周围,“万民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大概就是这般景象了吧?陛下若见此军民同心之景,定然欣慰!”

曹变蛟朗声大笑,声若洪钟:“这才刚出京城!

等咱们打了胜仗凯旋,那才叫真正的风光!”

他们气吞万里!

他们锋芒毕露!

与这支装备精良、歌声嘹亮的军队浑然一体,汇聚成一股令人胆寒的强大气场。

几个混迹人群的商贩或农夫,混在人群里,他们的眼神闪烁不定,默默估算着这支军队的人数、装备、行军度,以及那闻所未闻的军歌所透露出的士气与凝聚力。

其中一人无声退入小巷,快在一小片纸上写下寥寥数语,塞入信鸽脚上的细竹管内,抬手将其送入空中。

信鸽振翅向北飞去,消失在云端。

这些细微的动静,并未逃过曹变蛟和张家玉的鹰眼。

两人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不以为意,爽朗大笑。

陛下说得好,一力降十会,任何阴谋诡计,在绝对实力面前都显得那么可笑!

有细作好啊,正好让建奴知道,他们的爷爷们来了!

大军行进度极快,日暮时分,已离京数十里。

队伍暂时休整,炊事班开始埋锅造饭。

曹变蛟跳下马,接过亲兵递来的水壶灌了一口,看着远处忙碌的景象和依旧精神抖擞的士兵,心中感慨万千。

出前,陛下私下将他与张家玉叫到一边面授机宜:“……快、准、狠!

用最小的代价,最快的度,把岛给朕占稳了!

变成咱们钉死在海里的钉子,绝不能让建虏或倭寇有任何可乘之机!”

尤其那两封给登莱巡抚孙元化的信…

陛下特意叮嘱,要他“因势利导”

"此番东去,关键在于登莱巡抚孙元化!

他若识时务,尽心竭力,毫无推诿,便出示这封橘色火漆的信,代朕嘉勉于他,令他感恩图报。

"若其面露难色,推三阻四,心怀观望…哼,那你便当场摔出这封!

不必与他废话,朕的刀,不仅能斩建奴,亦能斩疠臣!

陛下这分明是要借他曹变蛟的眼,来称一称那位以“西法”

治军的巡抚,对朝廷、对陛下究竟有几分真心!

至于倭寇,陛下只提了一句:“若遇倭寇,务必活口,朕要亲自问问话。”

这事根本不用他嘱咐,南山营上下谁不知道,陛下对隔海那帮矮子有着一种近乎本能的…

深恶痛绝。

但凡沾上“倭”

字,在陛下那儿就是头等戒备!

想到陛下的深谋远虑,再看看眼前这支强大的军队,曹变蛟胸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