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4月17日。
南北谈判的第三天。
渔父在上海谈判中,曾为南方获得了一定的优势,然而随着这次入京,有了底气的赵秉钧,又在会议中提出了其他的条款。
更关键的是,他对渔父在谈判后直接组阁的想法,予以了全盘的否定,认为此刻条件仍然不够成熟。
在会上,赵秉钧等北洋高层,又通过2月份京津同盟会刺杀袁世凯事件,在谈判中反复暗示,此次若想成成功组阁,须得消弭误会,提高南北两派之间的政治互信。
“那不知贵方准备如何提升南北之间的政治互信呢?”
听到这里,渔父等人已知今日的谈判,恐怕会十分艰难。
“自民国成立以来,我北洋政府内阁高层,皆为国家新生殚精竭虑,须得都纳入新内阁之中,否则恐怕南北两方很难达成一致。”
“之所以要组建新内阁,正是因为如今政府施政纲领和手段都不够成熟,没能让全体国民满意,若是将你等都纳入新内阁,那这次国会选举还有什么意义呢?”
面对这样苛刻的条件,一向以强硬而闻名的渔父自然不可能同意,甚至在会上,正式警告北洋政府高层,不得再让军队向南方开拔,否则一旦大战爆,南北两派必然陷入无休止的内战……
双方你来我往,都是只想满足己方的需求,尤其再这种形势极其微妙的时候,原本一些可以退让之处,双方也都也坚持不退,让整个谈判都陷入了僵局……
“在战场上拿不到的,在谈判桌上也别想拿到!”
双方的内心,大概都在做此想法,与其白白浪费口水和精力,不如安心等待南北之间新的接触战开打,再根据战时的态势,来决定该采取何种谈判的姿态。
中午,谈判直接暂停,而《顺天时报》则突然披露了一条消息……
“上海杨门,操控新内阁组建人选,誓要与北洋高层决裂!”
随着这条污蔑的新闻刊登的,还有一张相片,拍摄了所谓的密电原本,并直接引了进步党、北洋一派议员的公开抗议与弹劾。
在这种形势之下,渔父下午便在六国饭店召开了记者会,并当场宣布“顺天时报”
的消息,纯属伪造,为的就是干扰南北谈判继续进行……
而参与的各路媒体,在北洋政府的指使下,要求南方代表团自证清白。
于是,渔父为了表明并无此事,便只能将谈判暂停,宣布会由南北两派同时派出人手,组成一个联合调查团,来调查造谣之事的幕后元凶,以证南方的政治氛围清明、民主……
到了下午四点,上海《申报》则临时布了增刊,并在头版头条上,刊登了“北洋军开拔南下,兵锋所指之处,直奔沪上魔都!”
的重大新闻。
新闻中,也刊载了北洋六镇部队在南下的相片,并在配图上详细还原路线、规模,可以通过这些清晰的看出,北洋兵锋直指上海和江西两线,而北洋政府通过列强贷款组建的新军,更是早已出现在南北对峙兵线的前方……
这条新闻不仅慷慨激昂,洋洋洒洒,同时也在末位再次揭露了袁世凯企图通过内战,来阻挠新内阁的组建,妄图清除甚至彻底剿灭南方民军,以达到他军事独裁的目的,顿时在国内引了轩然大波……
晚上七点,北京城中的大总统府,也迅召开了记者会,并公开表了声明……
在声明中,声称北洋军队乃国民政府之军队,有权节制调度和镇守各地,反而是南方几个省份,拒不听从中央政府调度和节制,违背了民主共和,俨然一副国中之国,其割据分裂之心,天下皆知……
最后,在声明的末尾,袁世凯以大总统的身份,责令上海、安徽、江西、浙江、四川、广东、福建七省都督立刻卸任……
一时之间,天下皆惊,便是再迟钝之人,也知道南北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难以调和的时刻。
大多数的中立省份,此刻纷纷陷入沉寂,明显不愿直接表态,也想等待以中央政府名义出动的北洋军,与南方民军的第一次碰撞后的结果……
北京城内,哪怕此刻已是晚上,仍有一队队的兵士坐着卡车,快的在东郊民巷使馆区外,设置了一个个的关卡!
“北洋政府的武卫军么?”
这一次的戒严,严苛程度还在前一次之上,哪怕已经入夜,所有出入使馆区内外的人员,都要经过十分严厉的盘查、登记和询问,以防有心之人混入使馆区,行不轨之事。
佟千钧站在六国饭店顶楼,看着使馆区外的武卫军,将通向内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