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建元元襄(2 / 2)

p> 盛乐!那可是拓跋鲜卑先祖发轫、龙兴肇基的祖地!

在北魏太祖道武皇帝拓跋珪定都平城、雄视天下之前,盛乐便是代国与北魏早期的王庭所在,是元魏皇族血脉源头的象征!

将前朝废帝封于其祖宗龙兴之地,并赐予万户食邑、允其守祀宗庙,这表面上是新朝开立、彰显宽仁厚德的盛大恩典,是做给天下人看的怀柔姿态。

然而,在这份看似尊荣无限的封赏背后,却并不是看起来那般简单!

其一,将废帝元朗与其祖宗的龙兴之地牢牢绑定。这等于昭告天下:元魏的天命已尽,其象征气运的“龙兴之地”,如今已在新夏的版图之内,并作为新朝天子的恩赐,授予了旧朝末帝!

这从根本上斩断了元魏复国的法理根基与精神图腾。

其二,赐其“公”爵,食邑虽厚,却置于新朝严密掌控的北疆旧地。盛乐历经六镇烽烟,早已不复当年形胜,万户食邑更多是象征意义。元朗被置于祖宗发祥之地,如同被供奉在祭坛上的牺牲,其存在本身,就是新夏取代旧魏、天命转移的活体见证!

其三,“世代守其宗庙”,看似尊崇,实则是将元朗及其子孙的政治生命,永久地圈禁在对祖先的祭祀之中。他们不再是天下的主人,而只是自家祖坟的守护者,是新朝恩泽下苟延残喘的守墓人!这比任何囚禁都更彻底地消解了其政治威胁。

从此之后,世间再无“大魏天子”,唯有新夏治下、仰赖夏帝鼻息的“盛乐公”!高欢这一句敕封,便是为绵延百余年的元魏王朝,画下了一个体面却彻底的句号!

旧日龙兴之地,已成新朝恩赐之土;前朝宗庙香火,不过新王仁德之证。

元魏的气运与荣光,已被彻底收束、消融于这“盛乐公”的封号之内,成为新夏江山社稷的一抹点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