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是非功过,一目了然(2 / 3)

“你对皇帝不满,我对他也不喜欢。说实话,如此大的功绩,从个人情感上来说,我并不愿意安在他头上,然,时也,命也,运也,只能说他运气好。”

杨慎听得瞠目结舌。

大明超出常理的持续兴旺,全然超出历史局限的发展,好似一下说得通了,也能合理串连在一起了。

前提是,加上一个李青!

实录上,史官对李青的贡献虽没有歪曲事实,却也进行了大幅度弱化,非必要,不记载。

如今听了这一席话,杨慎才知道李青的付出。

尽管李青只说了这两件事,尽管没有明说这是他的功劳,可杨慎明白,如若没有深度参与,不可能说出如此清晰的内在逻辑。

而且从实录来看,李青说的这些,并不被主流官员认可,再联想到两任永青侯在同僚中的名声……

再联想到金陵李家……

是非功过,一目了然!

杨慎深深望着他,轻声问:“你……为何?”

李青哂然一笑,“你如此费心尽力的推行普及教育,又是为何?”

杨慎呆了下,轻轻笑了,笑意逐渐浓郁,笑声爽朗……

好一会儿,

杨慎起身深深一揖,“杨慎见过永青侯。”

“永青侯是李浩,可不是我。”李青失笑道,“我只是李青,一直都是,叫我李青便可。”

杨慎钦佩之余,又不禁为之哀伤,叹道:“大明……辜负了你。”

“何以这么说?”李青奇怪。

“你的事我也听说了,你现在……不是大明国师了,对吧?”

“我也不是永青侯了啊,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李青伸了个懒腰,“一点不耽误我做我想做的事,何需在意?”

杨慎惨然一笑,“慎,自惭形秽。”

李青哈哈一笑:“无需如此,你很优秀,不过,你可以更优秀。”

“我知道,你不屑于依靠旁人得以晋升,昔日对首辅之子这个身份也很懊恼,可我要告诉你的是,站的足够高,才能看得足够远,一个知县再如何有能力,也只能为一县百姓。”李青说道,“我相信,你父亲也对你说过类似的话。”

杨慎默了下,轻轻点头。

“常言说,英雄不问出处。张桂二人你不喜,可你能否认他们对大明的贡献吗?”

杨慎苦笑:“昔日……确是不喜,如今,早没了偏见。”

顿了顿,“李……我还是叫先生吧。”

杨慎正色道:“先生既愿意提携,慎自会受之,不负先生,不负先考,不负大明。”

李青松了口气,含笑道:“你如此作想,我也放心了。”

“还请先生给我一些时间,我暂时还不能离开余姚。”

“你需要多久?”

杨慎估算了下,“还需一年!”

“没问题!”李青道,“一年之后,我会奏请皇帝,先升任你做知府,你有个心理准备。事先说好,知州不是终点,你可不能懈怠。”

杨慎点点头。

思忖少顷,道:“我不想进京做官,内阁也好,六部也罢,非我之所求。这与皇帝无关。”

李青诧然,随即恍然,“你可是担忧……由于你父亲的关系,一旦进京做官,就只能延续你父亲的生态位,不得不与皇帝打擂台,为主流官员争利?”

杨慎苦涩道,“时至今日,再忆往昔……感慨良多啊。”

“嗯…,你的担忧很有道理。”李青也是一叹,“也好,不过,你还是要肩起重担的,当然了,你可以拒绝。”

杨慎摇头:“先生如此用心良苦,慎怎好辜负?且慎也不甘庸碌一生!”

“呵呵……虎父无犬子。”李青笑吟吟道,“我亦相信,你能青出于蓝胜于蓝。”

言罢,“时候不早了,告辞!”

“我送……”

“不用!”

李青转身就走。

杨慎追出书房,已不见李青身影。

望着漆黑夜色,杨慎呆愣良久,才轻轻叹道:“难怪父亲临终前,告诫我莫要气馁,让我只管努力做事,做官……原来他早就知道了……”

~

京师。

御书房,严嵩受召,随黄锦进来。

朱厚熜开门见山:“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