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不仅要让朝臣知晓,更要让长安、洛阳乃至天下各州的商贾富民、有志之士皆知!”
“言明此乃巩固边疆、经营西域、利在千秋之壮举!”
李承乾听得心潮澎湃,仿佛已经看到了那檄文传遍天下的场景。
“昭告之后,”李逸尘继续勾勒蓝图。
“便是发行债券。此债券,非借贷凭证,而是‘共建西州’的‘出资凭证’!”
“殿下要号召的,非是借贷给东宫的商贾,而是邀请天下有识之士,将手中余财,投入到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中来!”
“我们要明确告知所有人,此债券,约定两年期限,年息几何需仔细核算,既要具有吸引力,又不能过高。”
“两年后,凭此债券,可连本带利兑付。而且,”
李逸尘强调道。
“要明确说明,此债券两年后并非作废,持有人可选择兑付,也可选择继续持有。更重要的是,我们允许并鼓励债券在商贾之间、民间自由转让、流通!”
李承乾眼中光芒大盛。
“如此一来,持有债券者,若急需用钱,无需等到两年后,便可转售他人!债券本身就成了可以交易之物!其流动性大增,愿意购买者必然更多!”
“正是!此债券,因其可流通、可继承、可变现,便不再是一张简单的借条,而是一种……资产!”
李逸尘用了一个李承乾能理解的词。
“它背后锚定的,是西州开发的未来收益,是帝国的边疆稳定,更是太子殿下您一诺千金的信用和那世人皆知其珍贵、却求之不得的雪花精盐作为隐性保障!”
“购买债券,非是借贷给太子,而是投资大唐的未来!是爱国之举,是明智之选!”
“届时,民间资金将滚滚而来,何愁十五万贯之数?”
李逸尘最终总结道。
“此法,既规避了借贷、营商的恶名,又将殿下置于为国募资、总揽大局的崇高位置。名利双收,何乐而不为?”
李承乾豁然开朗,心中块垒尽去,抚掌笑道。
“好!好一个盐非商,债非贷!逸尘,你此番剖析,如拨云见日!孤知道该如何做了!这便去安排赏赐盐、起草告文之事!”
他此刻信心倍增,只觉得一条康庄大道已在脚下展开。
唐代东宫作为一个微型朝廷,本身拥有一定的行政权。
太子总揽西州事务,是皇帝亲口任命,具有法理上的正当性。
以东宫名义发布文告,宣传利国政策,属于储君职责范围,并未僭越。
发行债券,名义上是为“国家工程”募集资金,而非东宫自身借贷,巧妙规避了“储君借贷”的指控。
赏赐行为更是君主和储君的常规权力,将食盐作为赏赐品,合乎礼制。
坚决不售卖,则彻底堵住了与民争利的罪名。
只要操作过程公开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