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財,其实是吴辰阳等高层自己掏的腰包。
谁想领多少功劳,就要自掏多少腰包。
只是钱財实在太多,哪怕吴辰阳他们身居高位,也拿不出那么多钱財,或者不愿拿出过多的钱財,不想让自己赔本。
因此,他们这才对外说,只找到了一部分將土藏匿的钱財,没有找到其他钱財他们当然找不到,毕竟他们自己不捨得掏这个腰包,怎么可能会凭空出现钱財
而冯木这个被他们诬陷的无辜中郎將,不仅承担了偷盗银的主谋之罪,更是在死后,还被他们污衊声誉,说他心狠手辣,要对手下將士杀人灭口,连手下將士的钱財都偷好好一个为国征战的將领,就这样成为了人人喊打的叛国之贼!
如此真相.多么可笑!
刘树义笑一声,亏得李世民登基,將三司高层清理了一遍,否则若抬起头都是那些傢伙,他会感觉十分的噁心。
刘树义长出一口气,无论怎样,他知道了冯木案的真相,再有李世民的支持,吴辰阳等人的好日子,也便要到头了。
不过,关於此案,还有几个问题,他没有弄明白。
第一,是自己兄长刘树忠,是否知道冯木案的真相他发现暗格,究竟是巧合,还是必然!
如果是巧合,任兴他们为了功劳都製造了这样一桩冤案,岂会让刘树忠一个小小的流外官,分得如此大的功劳
可如果是必然,刘树忠一个流外官,又凭什么被任兴等人看重,允许他来分一杯羹
要知道,银案真正立功的人,也就是任兴往上那寥蓼十几人,品级最低的,就是任兴了。
无论怎么想,刘树忠都不该得到这个功劳。
第二,还是同样的逻辑,任兴在这批立功者中,品级最低,凭什么最大功劳,要给任兴
就算任兴正好在州,適合说出看到冯木在州的事,可若他们有心诬陷,隨便收买一个在州的人,让其说看到了冯木,也有同样的效果。
任兴並非必须之人!
更別说,后续搜查冯木宅邸,发现牌位与信件的事,他们也完全可以自己去找他们打定主意要诬陷冯木,就必然知道一定能发现“铁证”,这种情况下,谁带人去找,大功就归谁,为何他们將这个机会拱手让给了任兴
第三,为何要选冯木
冯木身为中郎將,地位不低。
诬陷冯木的难度,要比其他將士难得多。
而且冯木骨头最硬,到死也没有承认自己偷盗了餉银这其实让餉银案並不完美,算是留了一个能让人浮想联翻的机会。
他们在选择诬陷目標时,难道没有想过这些
当然,他们或许认为敢做偷盗银这种事的人,地位必须得高,否则不能服眾那也可以找冯木的副將啊,冯木的副將地位仅仅比冯木低一点,当时队伍里还有监察御史,也不算小人物。
冯木並非唯一选择,而是难度最大的选择。
所以,他们为何要选冯木,也是一件值得考虑的事。
这三件事,刘树义目前还没有想通,刚才他想套吴辰阳的话,吴辰阳见状不妙,直接以生病为藉口逃避回答,想让吴辰阳他们主动告诉自己答案,难度很大。
除非自己能將他们直接捉拿起来,以犯人的身份进行审问。
可现在自己还没有足以证实一切的铁证,虽然知晓他们那段时间过的拮据,但吴辰阳等人府里那两个月究竟少了多少钱財,时间太久远了,很难確定具体金额,无法確定具体金额,就无法与吏部的帐册完全对应。
要抓这些重臣,或者曾经的重臣,证据就显得不够。
所以.
刘树义指尖轻磕书案,还是要找任兴!
任兴与这三个问题,都有直接联繫,若能找到他,让他开口,或许这三个问题,能一次性解开!
想到这里,刘树义重新睁开眼睛,他看向崔麟,道:“崔员外郎,接下来可能还要麻烦你一次。”
崔麟冷峻的脸上没有任何迟疑,直接道:“刘郎中需要下官做什么,儘管吩咐。”
刘树义不和崔麟客气,道:“我需要儘快找到任兴,虽然长安县衙和万年县衙都已出手,可他们找了数个时辰,也没有丝毫收穫”
“任兴是大理寺少卿,很熟悉朝廷找人的手段,他若是刻意针对朝廷的手段进行隱藏,那么长安县衙和万年县衙现在找不到,未来恐怕也难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