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指点江山(2)(2 / 4)

也有寒门贵子。赵丹青扫了一圈,乖乖,那些穿金戴银几乎都是六部堂官们的子孙,这就是首辅次子的号召力?那些瞧着脸生又显得拘束的,估摸就是京城乡试的头十名了。

等人都到齐了,徐令闻就很有主人翁风范地说:“诸位,今晚的筵席不讲究什么出身门第,权且是一次以酒会友,以诗会友,以才会友!怎么样!”

此话一出,他平日里最坚实的狗腿子陈赦就马上捧场,其他纨绔子弟也随之跟进,融洽的气氛让那些没见过这种场面的寒门子弟们放松不少。事实上,每次科举放榜之后,徐令闻都会在太平楼宴请四方。而且,有不少读书人以此为荣。年轻京官的圈子里也戏言,欲登天子堂,先登太平楼。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读书人重利在所难免,是不可阻挡的大势,赵丹青看见有几个读书人被徐令闻敬了酒,脸上露出期盼神色时,他的心里是五味陈杂。

同光初年,大魏高官大吏几乎都被那五个姓氏包揽,完全堵死了后人的上进之路,扼杀学术之风。这让新君不得不向五姓之中的乾州徐氏暂且妥协,好逐个根除另外四姓。腥风血雨过后,徐家看似有所收敛退让,不再人人皆为官,但照样干着以前的干过事。只不过是把徐姓,改成了其他外姓。永泰年间的首辅徐敬衡,现在的徐恺之,父子俩底下有多少孝子贤孙,恐怕连皇上都数不清。

梦行云曾和他聊过徐家是天运在身,是天庭选中的下一任人间共主。皇上想兵不血刃地除掉徐家是绝无可能的,唯一不让徐家取而代之的方法,只能是天下大乱。若是人人皆可称帝,天庭只会站在最有可能的那一方,推出最后那一手。

借酒消愁,愁更愁。

“徐师弟,我看大家兴致正高,我问大家一些问题,行不行?”

才过了一巡,赵丹青就有了浓烈醉意,耷拉着徐令闻问话说。这让同为国子监监生的一些公子哥们暗暗发笑。赵烂泥不愧为赵烂泥,不光是学业,连喝起酒来都是烂醉如泥。

因为堂弟进京,徐令闻是真喝多了,高声道:“当然可以!我说了!今晚不看出身门第,那就看年岁!师兄您都是三十几的人了,长者为尊!想问什么,尽管问!有谁答不上来的,罚酒三碗!”

“好!这太平楼是师弟你的地儿,那我就随便问了啊。请问诸位…你们觉得咱和北边妖族这场仗打得怎样?范承书,你第一,你先说!”

突然被赵丹青点名,让范承书脸上红晕更加通红,欲言又止的模样随之引发一场哄堂大笑。

等笑声渐停,旁人把倒满的酒碗递给他时,范承书推开酒碗说道:“这场仗啊,最先是妖族趁我们除夕夜三仓江结冰时偷袭,占尽天时,我们自然反应不及节节败退,守边十郡相继沦陷,我没话可说,就是大败仗,史无前例的惨败。”

此时兵部右侍郎陈裕之孙陈赦插嘴道:“这也不能全怪咱们,以前天界都有派天兵下凡,这次倒好,派什么狗屁天师府,只会跑腿传话,连一个城都守不了。”

范承书点头表示赞成,继续道:“后来林太方将军在东线打赢的几场胜仗,给我大魏提振了不少士气,这才隐隐有了反击之势。只不过,大将军带兵离京,与林将军形成东西呼应的大反攻方略,实在有太多变数,但好在……”

“好好好,行了行了行了。”赵丹青打断了范承书继续往下说,不是怕他犯了什么忌讳,而是这种说法目前是京城的主流,他都知道范承书之后要说什么了。又被人打断的范承书则是一脸无语,白日对赵丹青的高人印象,现在荡然无存。

“今晚就你们三个外乡的,叶寻,你先。” 谁是饺子谁是醋,赵丹青心里清楚。

叶寻愣了一下,即使他进入太平楼后就一言不发,还是逃不掉吗?

“范兄台方才所说的,在下也赞同。只不过,在下认为,妖族还没有拿出真正实力和我们打。”

叶寻又一次语出惊人,这说法可是与双方相持之下,妖族必然撤兵北去的主流论调截然不同。

赵丹青忽如酒醒般哦了一声,问道:“此话怎讲?”

“各位不妨想想。在同光五年到十四年这期间里的四场妖族入侵都有天兵下凡,不仍是赢得艰难?那为何这次,妖族突然变弱了?”

众人默然,赵丹青笑而不语。

叶寻听全场鸦雀无声,无人回答,便接着说:“同光五年,中山王起兵作乱。妖族此时南下,是为了趁虚而入一举灭掉大魏。天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