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前夕(2 / 3)

目光如炬,“林太方镇守涿州,至今未被妖兵攻陷。陛下回京之后,应当下旨传各州大吏进京,以林家军为楷模,整顿各州军队以及两都守军。”

元士兰建言:“陛下还当召集民间修士,广寻灵根之人,挑选出众斩妖师,扩充军队。经此一役,三十六宗门荡然无存,正是我们收编能人异士的大好时机。”

忽然,元士兰、赵丹青看向门口,目光不怀好意。姚修能侧身一看,原来是徐应山不请自来。

元士兰喝道:“大胆!竟敢夜闯寝宫!”

徐应山悠悠地走进来:“这又不是圣京,何来寝宫之说?说难听点,你们是寄人篱下。不是天帝大发慈悲,你们能到哪去?”

徐应山无视元士兰、赵丹青二人,与姚修能同坐太师椅,笑问:“圣上,我那曾孙儿,近来可好?”

姚修能目不斜视,看也不看徐应山一眼:“在朝中做官,安分守己。”

“同光十九年腊月二十八,京城徐家夜遭妖邪,当晚在家者无一幸免。恺之被你关入诏狱,令仪令闻夜不归宿,这才躲过一劫。我就纳闷,京城重地,怎会有妖邪行凶?还恰好是徐家遭殃。圣上,您真下得去手啊。”

“徐应山!” 姚修能拍桌怒目,“你不要欺人太甚。这些年有多少县官无故暴毙,多少农户莫名失踪,你心里有数!”

徐应山连连冷笑:“圣上是打算把账都赖在我头上了?大魏连年妖患,闹市之中尚有妖怪当街食人,而且连您都说我徐家子孙死于妖邪之手。偏远之地死些人,不是很正常?圣上,为了灭妖,乾州各地的斩妖司还是我一手带出来的。”

见皇帝无言以对,赵丹青质问:“徐应山,你虽不曾入仕,但也是我大魏子民。可你不但面圣不拜,还与天庭纠缠不清。圣上怀疑你那是理所应当!”

“我是顺应天意,你们可是逆天而行。” 徐应山一指叩桌,看向皇帝的眼神像头山中猛虎,“乾州军政由我暗中管辖,往事一概不究,圣上意下如何?”

“若你一心为国,朕也就认了。” 姚修能摆手制止了正要出声的赵丹青、元士兰,“朕回京之后会重选各州官吏。乾州的官员名单由内阁拟定,届时你亲自进京,与朕一同过目。若不满意,朕令内阁再议。”

“多谢。” 徐应山起身就走,全无宴席上的卑微之态。

夜已经很深,东曜天君登楼赏月,早在楼阁等候的世子慕容永廉长揖为礼。

东曜天君仿佛漫不经心地说:“天帝有旨,命我明日送魏皇回京。永廉,这期间后军的军务就交给你和永弼打理了。”

“父王,大战在即,请父王明示!”

东曜天君目光森冷,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意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你就老老实实地跟在后面,随时接应。别动歪心思。你驱赶妖兵进入乾州,太过张狂了。”

“儿臣张狂,公孙天行不也是吗?他竟敢越过天帝命令父王调兵,简直是大不敬!”

“住口!他是征妖大将军,是三军主帅,本就有调兵遣将之权。” 良久,东曜天君冷静下来,叹气道:“你说他张狂,那是你没看清他。”

“你们私下常说他张狂、好色,骄奢放纵,只懂得打仗。那是你们被他的行径给骗了。”

“他富有雄心,知人善任,是个极好的储君。” 东曜天君语重心长道:“他其实已经是北曜天君了,只是还未举行嗣位典礼而已。好好想想,这二百年的任期他会做什么,你将来接过我的位子又能做些什么。下去吧,把它想明白了。”

慕容永廉躬身低声道:“儿…儿臣遵命,儿臣告退。”

……

狼居郡,武威城。

妖王拓跋璟召梦行云、独孤绰到城中雁回塔一叙。

从凌云而起的雁回塔往下看去,城池如同静卧的巨兽,在夜色笼罩中蛰伏。远处的街巷透出隐约灯火来,那是夜巡的士兵。

夜风微凉,身披黑袍的妖王在边沿俯瞰,风扯着袍子缓慢飘动。

“你们来了。” 面带笑意的老者在夜风的吹拂中好像禁不住似的,身子微微地抖动。

他看向弯腰行万福礼的梦行云,微笑道:“你给我使绊子。”

“什么?!” 独孤绰大惊。他尽管有所预料,但还是震惊。

拓跋璟看了看这位义愤填膺的年轻太师,平静道:“使了绊子,但也不全是妨碍我的。我说的对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