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教以前也叫明教。”太渊淡淡的说道。
“什么?!”
商不器惊呼一声。
顿时,脑海里展开了一系列的想象。
日月教?明教?大明朝?
这其中究竟蕴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曾是明教麾下凤阳分坛的坛主。”
太渊又抛出了一个惊人的消息,把几人震得又震。
“师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林平之感觉脑袋都有些糊涂了,“如果太祖皇帝曾是明教的人,怎么现在日月教的处境变得如此之差?”
这就是消息情报的重要性。
不是几人不够聪明,而是情报的缺失,让他们对事情真相的判断出了偏差。
“贫道从头开始讲吧…”
太渊说道,“明教源于波斯,信奉明尊,明教的教义是惩恶扬善,度化世人,建立一个人人都吃得饱,穿得暖的大同社会。”
“听起来挺让人向往的。”绯村剑心回忆起自己在日本一直见到的战乱纷飞的景象,轻轻地说道。
“《礼记》里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谓大同…”
商不器拽了一段古文。
“此等教义确是不错。”
太渊以一种奇异的目光注视着商不器,玩味笑道。
“因此,若是遇上皇帝昏庸,官员腐败,致使民不聊生的情况,明教中人必定会揭竿而起,发动起义造反。”
“乱臣贼子!”商不器顿时面色一变,冷哼呵斥。
“……”绯村剑心。
“……”林平之。
林平之觉得商不器前后的表情变化很有意思,故意逗他道:“可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不曾是明教麾下凤阳分坛的坛主嘛,那明教……”
“……当时正值元末,苍生涂涂,天下寥寥。”
商不器那张脸瞬间破功,憋了一会儿才想出措辞。
“太祖皇帝顺应天命,揭竿而起,带领明教驱除鞑虏,复我河山……”
商不器忽然楞了一下,按照太渊道长这么说的话,太祖皇帝开国建制后,为什么取【明】作为国号,就解释得通了。
他当初刚念书那会儿,几个同窗学子在一起,就对大明朝的国号问题进行了相当多的讨论,这是个能引起大家伙儿兴趣的话题。
因为明太祖以至正二十七年称吴元年,次年即帝位,才始定国号曰大明,纪元洪武。
但是吴既非国号,亦非年号。
至于大明,既不是最初起兵之地名,也不是所封的爵邑,更不像后唐后汉那样可以追溯其起始缘由。
如若依照太渊道长所言,这其中便有了合理的解释。
但紧接着,商不器脑海中又闪过一个疑问:“那后来明教怎么没有成为国教呢?”
这个念头刚一出现,他马上就将其压了下去。
作为熟读史书之人,他自然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如是而已。
你明教今日能助我打天下,来日未必不能帮助他人?!
想明白这个,自然能推断出明教和日月教的关系。
日月教应该是明教部分弟子拆分而来,而现在名声如此之差,未必没有朝廷在后面推波助澜。
但还有一个问题,那些所谓的名门大派和朝廷关系似乎也不是很好。
得知商不器的疑问,太渊接着说道:“你要知道明教以前也叫摩尼教。”
“摩尼教!?”商不器脸色微微一沉,瞬间反应过来,“方腊起义?!”
提到摩尼教,商不器自然不会陌生。
“不错,所以在宋朝时,他的名声就在一部分江湖人心中毁了。”太渊说道,“加上他们的志趣、行为自然与一般江湖人有异。”
“明教教徒吃素,死时【裸葬】,认为人赤条条的来,应该赤条条的去,行为异于常人,故被视之为邪魔外道。”
“裸葬??”林平之面露不适,“的确奇风异俗,难以接受。”
毕竟在中土人的传统观念里,人死后都要选好风水宝地,举行风光大葬。
像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