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天下武道会,藏地大上师(3 / 3)

p>

因此,隆钦巴成为当时藏传佛教界显、密兼通的著名人物。

之后,隆钦巴自己撰写了七大藏论,即《胜乘藏》《实相藏》《要门藏》《宗派藏》《如意藏》《句义藏》《法界藏》。

这些论著主要阐扬了【大圆满法】的教义。

该法主张“体性本净,自性顿成,大悲周遍”。

自此,隆钦巴的智慧更上一层,等他接过了【宁玛派】的衣钵之后,他得到了阅览全部收藏的资格。

【宁玛派】的教法主要为九乘三部。

九乘即声闻、独觉、菩萨等显教三乘,事续、行续、瑜伽续等外密三乘,摩诃瑜伽、阿鲁瑜伽、阿底瑜伽等内无上三乘。

其中的阿底瑜伽即“大圆满法”。

隆钦巴修行的是【宁玛派】最为注重修习心部的大圆满法,主张人心本自清净,三身圆满,不假造作,本自现成。

以他的智慧,很快就把法身修行到一定高度了。

所谓法身,可以理解为心灵、精神、识神之类的。

也就是那时,太渊感应到西藏这边气运有变,独自骑鹤而来。

在一番试探后,太渊发现已经“三脉七轮”全开的隆钦巴已经相当于道家先天了。

而隆钦巴在知道太渊是大明国师后,也表达了一些尊重。

在确定隆钦巴会在九月九那日到来后,太渊本已准备告辞离去。

却不料隆钦巴此时提出想要跟太渊来一场文比。

太渊没有拒绝,反而从容一笑:“那就依上师之意。”

“如此,便多谢国师应允了。”隆钦巴话音落下,再抬起头时,整个人的气质已然截然不同,不似方才那般平凡普通。

只见他双目开阖间,精光若现若隐,直望进人的心伫去,其天庭广阔,站在那伫自有一种出尘脱俗的味道。

“国师,请指教。”

现在的隆钦巴一言一行间,有一种近乎魔怪的独特魅力,令人不由自主地为之吸引。

太渊知道,这不是说隆钦巴的修行路子出了岔子,相反,这是他的心灵修行远超常人的表现。

心灵影响肉身,心灵影响气场。

如今的隆钦巴,才真正展现出【宁玛派】上师尊者应有的风范与气度!

太渊和隆钦巴站的很近,不足三尺远。

他立马感应到了隆钦巴周围气场的变化。

下一刻,隆钦巴眼中神光一闪,一股无形的精神意念如涓涓细流,悄然探入太渊的内景世界。

太渊没有抵抗,反而放开心神,任由这股意念涌入。

他不是不能留下这股精神意念,但是在自己的内景世界做主场的话,就不能让隆钦巴的手段得到很好的展示了。

而且他想看看,这宁玛派的“大圆满法”究竟有何玄妙。

毕竟隆钦巴的心灵修为是高,但离道家外景还有一线差距。

周围的经幡仿佛停止了飘动,酥油灯的火苗凝在半空,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

不到三息时间,两人同时睁开眼睛。

隆钦巴眼中带着一丝疲惫,却更多的是钦佩:“国师道法,贫僧叹服。”

太渊亦颔首:“上师的‘大圆满’,直指本心,同样不凡。”

两人相视而笑。

精神交锋,神妙莫测。

不是常人可以想象。

这场文比,没有刀光剑影,甚至没有一句话语,却比任何激烈的交锋都更惊心动魄。

外人看来不过三息,两人的精神却已在虚无之境交锋了不知多少回合。

时空无量的错位感,唯有亲历者才能体会。

是真正的只能意会,无法言传。

“九月九,贫道在京师恭候上师。”太渊双手抱拳,拱手告辞。

“定当赴约。”隆钦巴双手合十,恭敬相送。

青色道袍的身影消失在寺门之外。

红色袈裟的上师望着远方天际,轻轻捻动经珠。

口中再次低诵起“嗡嘛呢叭咪吽”的六字真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