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清扬慨道:“这是真正的杀人于无形。”
宋之谦做了个道礼:“天地一太极,人身一太极,这就是外景大宗师的手段么。”
先天高人们闻言纷纷颔首,总算明白了其中玄妙。
台下众人虽大多懵懂,却也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那步法的恐怖——无需真正动手,只需几步,便能破去顶尖高手的围攻,这等威能,简直闻所未闻。
要不是之前见识过众人的惊世武艺,他们肯定会以为这是一场戏不可。
修为越高,人本身的气场就越强。
对周围的影响就越大。
然而,只能粗陋地释放威势。
而到了太渊的境界,加上对天地气场的认识,完全可以让自己与周遭天地进行共鸣。
所谓“我身所在,便是道场”。
太渊没说的是,凭他如今的风水造诣,若是进入山林,选择一合适的地形,通过对地脉气场的影响,甚至可以做到小范围的呼风唤雨。
东方白洒然一笑:“太渊兄,既然打也打了,那么……我们可以详细的来谈谈你说的布武天下的计划了。”
隆钦巴双手合十,低眉问道:“国师,贫僧只想问,到时候,是否会接收藏地子民进修?”
太渊颔首:“藏地子民亦是我大明子民,自然一视同仁。”
隆钦巴眼中闪过喜色,深深一礼:“如此,贫僧再无异议。”
…………
时光荏苒,十五载光阴如白驹过隙。
江湖风波迭起,朝堂新陈代谢,
一代新人换旧人。
太渊当年力主创建的【武学院】,初建时颇为冷清。
朝堂之上,文官集团多持观望,甚至暗中非议,认为此举乃是“舍本逐末”;唯有少数武勋世家,将旁系子弟送入其中,更多的则是各大门派身家清白的弟子、军中急于求进的军官,以及些许根骨奇佳的农户子弟。
因为大家对武夫的观念一时之间转不过来。
但是随着朱佑樘大力支持,不断宣传,接下来的几年【武学院】的日子好了很多。
但是人少有人少的好处。
太渊和一众先天高手创出了适合各年龄段的筑基功法,养身强体,颇有功效。
更是共同研究武学道功,诞生了种种具有神奇功能的武学。
让人看得更远的【天视术】,是利用超强的真气控制,在自己眼睛前制造无形透镜,达到“望远”的效果。
因为是人自己控制,所以想要看远看近都可以,不过这需要极其细腻的真气控制。
还有类似的【地听术】、【鸟渡术】等等。
再比如有一门【食气术】,能够最大效率的转化食物的营养,减小浪费。
这意味着寻常百姓无需依赖天材地宝,仅凭五谷杂粮,亦可缓缓积蓄真气。
这门妙法是太渊提了想法,由东方白为主,其余人辅助所研究出来的。
当然,像这种大家共同出力的,太渊规定,法门除了【武学院】的人可以学习外,大家也可以传给自己亲近的人。
起初数年,【武学院】并未掀起太大波澜,文官们更是时常在朝堂上旁敲侧击,暗指此举靡费钱粮。
朱佑樘虽心有期待,却也渐渐觉得,或许这武学院,也就这般了。
心想:“国师虽然功参造化,但在教化一道上,毕竟不如大成圣师。”
直至第三年,西北烽烟再起,瓦剌铁骑叩关南下。
林平之水率领麾下将士,一路攻过去,所向披靡。
杀得瓦剌人胆战心惊,正欲乞降求和,林平之不允。
他在西北镇守十余载,早已受够了这帮草原狼的反复无常,大小偷袭不下二十次,如今正是一举荡平的良机,更何况,他等待“灭国之势”以破先天,已等了太久。
早已摸清瓦剌人的脾性,现在有一举攻克的机会,断然不会放弃。
令他感到诧异的是,那位神秘莫测大祭司穆都里,这次竟然没有出现。
不到半月,林平之踏破瓦剌王庭,将其纳入大明版图。
而他自己,也借着这灭国之势,体内真气轰然炸开,一举跨入先天之境。
消息传回京城,满朝哗然!
朱佑樘大喜。
文武百官不管心里如何想,文武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