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好。那便请荣格先生随我同行一趟。”
事情既定,荣格转向太渊,开口道别:“太渊先生,这几日多谢款待与护持。期待日后有机会还能与你进行交流。”
太渊微微颔首,目光扫过两人,随口问道:“此去路途不近,需不需要我送你们一程?”
陆静舟明白是那种玄妙遁法。
但他略一思索,还是拱手婉拒:“真人的好意心领了,我们步行即可。”
他眼角的余光不经意地瞥过荣格,心中暗道:“正好借此路途,看看这位荣格先生,究竟品性如何。”
太渊闻言,不再多言,只是一笑,仿佛已看穿陆静舟心中所想。
…………
荣格走了,和陆静舟一起,一路向北。
太渊的日子又恢复到常态。
只是,这常态之下,悄然增添了两件固定的活动。
其一,由于【圆光术】进阶,他会每天花个一个小时左右刷一下“短视频”,异人界的纷争、各派的动向……
虽不刻意深究,却也尽收眼底。
其二,就是会每天抽个三个小时浏览荣格给他带的书籍与资料。
这些书籍凝聚了近百年来,西方的智慧结晶。
太渊的阅读方式,已非“一目十行”可以形容。
他的目光扫过书页,文字与图谱便如印入心田,过目不忘。
但他并非对每一份资料都倾注同等心力。
有的只观其大略,浅尝辄止,明其框架即可,不求甚解;有的则需反复咀嚼,沉吟推敲,务求洞悉其精髓……
尤其是关于“空间学”的期刊论文。
这对于太渊触类旁通的理解自己的天赋神通【通幽】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首先是牛顿的“绝对空间”概念。
他认为空间是一个独立于其中物质而存在的、均匀的、不动的、无限的容器。
这种观点统治了经典物理学两百余年。
虽然之后被其他人批判推翻,但太渊觉得,大千世界,广袤无垠,未必不存在如牛顿所理解的“绝对空间”之物。
然后是莱布尼茨的“相对空间”理念。
认为空间不是独立存在的实体,而是物体之间关系的秩序。
一绝对,一相对,两种观点在太渊心中碰撞。
随后,他在高斯的《曲面的一般研究》这本书上停留了两天时间。
书中提到的“曲面曲率”的概念,让太渊调动真炁在虚空中勾勒,引动周身气机模拟那无形的弯曲与褶皱,进行着唯有他自己能感知的试验。
接着,太渊的阅读继续深入。
从罗巴切夫斯基的《论几何学原理》这本书里,见识了颠覆直觉的“双曲几何”,再到黎曼那更为恢弘的《论几何学基础中的假设》,一个用“度规张量”描述任意维度、任意曲率空间的“黎曼几何”世界在他面前展开。
只是,“黎曼几何”描述弯曲时空用的是数学语言,与偏微分方程、多复变函数论、代数拓扑学等学科互相渗透。
老实说,这些内容虽然太渊没学过,但是现在他能够看懂。
但他的思维模式和这些科学家们不同,他更偏向于用自己的心灵来直接体悟。
“弯曲空间么…”
然后,对太渊帮助最大的,是庞加莱的《科学与假设》这本书。
这位科学大师在其中对空间、时间与几何学本质的哲学性思辨,提出的相对性原理,对绝对同时性的质疑,乃至关于引力波与四维时空那近乎预言般的构想,都让太渊击节赞叹,心生佩服。
“可惜,庞加莱先生已经去世了…”
“真想和他当面交流一番…”
想到这儿,一丝真切的惋惜掠过太渊心头。
突然间。
一个大胆甚至堪称狂妄的念头,不可抑制地在太渊心底升起。
何不将当今世上,那些尚在人间的科学巨匠,尽数“请”来华夏?
念头生出,便不可抑制。
太渊先是微微一怔,随即,眼底竟泛起一丝炙热。
他越想,越觉得这突如其来的想法真是绝妙!
“对!对!就该如此!”
他低声自语,声音里带着一种兴奋。
庞加莱的逝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