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球员不会做过多的切入和跑动。
这就造成一个问题——芝加哥公牛队的进攻空间非常糟糕。
洛尔.邓和基斯.博甘斯都能投三分,但产量太低。
乔金.诺阿作为一个罚球都罚不明白的高级蓝领球员,也没有拉开空间的能力。
因此,德里克.罗斯的使命变得无比清晰,也无比残酷:他必须在对手早已扎紧的狭小包围圈里高效攻框。
对这个联盟里99%的球员来说,这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因为“狭小空间”和“高效攻框”这两个条件是相悖的。
就好像你不能指望一个男人动得又快又久。
但德里克.罗斯最擅长的,恰恰就是在最拥挤的肌肉丛林里,用超现实的闪转腾挪,将篮球轰然送进篮筐!
克里斯.波什的挡拆质量不算顶级,可对德里克.罗斯而言,只要有人能帮他卡住领防人的第一步,他就足以干干净净的将其甩开。
当然,光能甩开领防人并不代表进攻已经成功。
面对林奇的协防,德里克.罗斯硬生生的不减速变向改变突破路径,获得空间后抛投得分!
德里克.罗斯的突破比德维恩.韦德更激进。
闪电侠的杀招,更多是榨干瞬间爆发力后那令人绝望的直线奔袭速度。其行进间的变向,多已被精妙却相对可控的欧洲步所取代。
德里克.罗斯截然不同,他撕裂防线的方式,近乎于高速行进中对自身骨骼与肌腱的一次次极限强扭与强行撕扯。
每一次凌厉到违反人体工学的变向冲刺,都如同对肉体的背叛协议进行重新谈判,其代价之高令人胆寒。
这种将生理潜能逼至悬崖边的突破美学,几乎注定与长久健康背道而驰。
可也必须承认,面对这柄不顾一切也要贯穿铜墙铁壁的尖锥,防守者能做的,唯有将挫败感咽进喉咙。
场边,迈克尔.乔丹嘴角噙着一抹欣赏的微笑,轻轻为德里克.罗斯鼓着掌。
对这个沉默谦逊却能在球场上倾其所有的年轻人,他感到由衷的偏爱。
最关键的是,他正是用来刺穿林奇傲慢的绝佳武器!
联合中心的声浪持续翻滚,纽约尼克斯迎来了窒息的第二回合进攻。
戈兰.德拉季奇与林奇挡拆,德里克.罗斯与克里斯.波什眼中没有丝毫迟疑,默契地以最快速率向林奇包夹而去。
林奇在合围形成的一瞬将球传给外弹的戈兰.德拉季奇。然而,身处空位的斯洛文尼亚人并未立刻出手。
那一瞬间的犹豫在他眼中闪过,他的视线本能地在寻找处于更“完美”的空位队友。
就是这不到一拍的迟疑,扼杀了转瞬即逝的投篮窗口。
场边,西装革履的史蒂夫.纳什猛地一甩手臂,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如果他尚在阵中,这空档足以让防守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