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问计(3 / 3)

的干预,极少人陷于饥寒交迫的处境,得了财货也就没有了从前将其消费购买粮食、布匹、燃料的愿望,故而眼前这些商徒也就暂时没有了回笼资金的渠道,陷入了尴尬境地。

名为王善的年轻人拱手道:“在下不才,刚才正是这几日在襄平城中观察所得!百姓手中多了财货,却将其藏于家中,财货只有用于流通才能实现其作用,财货就像是商事交易中的水,多了会泛滥,少了会大旱,市场上必须要有适量的财货用于商业交易!”

公孙度眼前一亮,这位仁兄算是勘破了钱财的本质了,同时也看出了襄平城的困境正是通货紧缩造成的。

王善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像是斟酌言辞,又像是整理思路,最后道:“在下有上中下三策!”

公孙度看着对方伸出的三根手指,差点笑出声,真就像演义中一般,这时代的文人谋士就喜欢上中下三策啊!

“王兄大才,今日正好施展,尽可速速道来!”公孙度给足了面子,状似急迫,拱手回礼道。

“上策!如同郡府此次向农庄借贷财货一般,由郡府出面对我等商徒进行大规模的借贷,用来盘活如今襄平的钱财紧缺的困境!”王善的嘴唇有些颤抖,头一次在大庭广众讲出自己的想法,他既兴奋又激动,只觉得从上到下没有一处肌肉不在抖动。

公孙度眉头微蹙,旋即恢复正常:这小子有些胆识!这是明目张胆在骂他是辽东郡最大的守财奴啊!

那些百姓将钱财藏在家中还能理解,他公孙度杀了那么多的豪强,缴获了那么多的财货,就算犒赏士卒,赏赐有功之人,剩余的财货仍旧是个天文数字。

不过他却不得不为其想法点头,郡府的几大仓库中的财货,是足以盘活襄平乃至整个辽东商业的。

其人之想法,有点类似于后世的中央银行增发货币,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一般。只不过公孙度注入的是真金白银,而不是纸片一样的钞票。这也让公孙度确定,其人是真正察觉到何为通货紧缩的一类人的。

“还有呢?”公孙氏面无表情,很是淡然的追问道。

“中策嘛!请府君开放铜冶铸币,辽东盛产铜铁,开采人数众多,只要府君一声令下,有利可图之商徒、百姓定然会加快铜矿的开采力度,并且将之铸造成币,以补充当前市场钱币不足之局面!然其见效较慢,且仍旧有钱币流通不速之缺点!”

王善此刻已经恢复了正常,开始侃侃而谈起来。

公孙度暗自点头又摇头,点头是为其思路正确点赞:还是注入流动性,只不过是民间自发的铸币行为来注入,这在后世的朝代屡见不鲜,私铸铜币与官造铜币并行,有效的补充了市场上的货币需求。

摇头则是因为他说的弊端可远胜其所言,一旦开放了铸币权限,那么辽东郡府相当于是丧失了货币主权,这是公孙度所不能容忍的。

“继续!下策是什么?”公孙度不置可否,面上没有任何变化,伸手示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