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低了幽州本土百姓的劳动力市场价格。往日里能够卖出千钱的女子,而今一包粮食便可带走,豪强家门前来投身为奴的排出长队。
可以说,当前的百姓,欲为人奴而不可得。
就在这时,刘虞施行的对外通商的政策,算是恰好缓和了这一愈发突出的矛盾。
商事的兴起,物流、生产、售卖皆需要劳动力。
而今渔阳的盐铁盛行,盐巴价格几乎能与海运而来的辽东盐田价格相较,究其原因,这里面有多少盐工熬瞎了眼睛,多少人四肢腐烂却还是在滩涂忙活,就为了多生产出那么一斤的盐巴。
冶铁业,同样如此,铿锵声不绝的冶炼作坊内,因为低廉的劳动力价格,使得生产事故无关紧要,每一日都会有不慎被铁水灼烧而死的学徒。暗无天日的矿洞内,没日没夜运出矿石,同时也掩埋了多少无名氏的尸骨。
而且,让阳仪感到哭笑不得的是,让这些百姓沦为工业耗材的一大原因,竟然是源自辽东同行业的恶性竞争。
从去年夏季开始,复州湾盐场经过建设、试验、生产之后,开始正式出盐,因为先进的技术,便捷的运输方式,雄厚的资金支持,复州湾出产的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席卷了渤海沿岸的私盐市场。
渔阳郡靠海,本就是出产海盐的,被复州湾盐一挤兑,在商场上被打得丢盔弃甲,差点就要连幽州老家都要丢掉的时候,青州流民的抵达,为他们解了围。
在不了解复州湾盐场的技术之前,为了不被彻底击垮,经营食盐的豪强商贾们,趁着幽州流民遍地的时机,招揽盐工进行生产,丝毫不在乎盐工的死活。
熬煮法,虽然费柴薪,费人力,但眼前的幽州,最不缺的便是人力,而柴薪?沿海无垠的芦苇荒草,皆可以作为盐工的生产资料。
即便如此,渔阳郡的盐商们这才堪堪与辽东盐商打成一个平手,如今,盐商们已经在筹谋着继续减少盐工的伙食,以压低生产成本。
与盐相比,冶炼业倒是有所不同,辽东生产的钢铁虽然众多,流出境外的却少之又少,境内的生产、建设、再生产本身就需要众多的钢铁参与,故而辽东对幽州冶铁业的打击并不大。
但襄平铁城的出现,还是迅速占领了渤海沿岸除幽州以外的生铁供应市场。
幽州冶铁业因为政策的刺激,勃发而来的生产力,生产出来的众多铁料,一下子缺少了买家,刘虞当然不会为豪强们的生产过剩买单。
故而结果显而易见,豪强们自寻出路,一则是将钢铁变作了此时更为保值的商品——兵器。
二则是接受从前看来大逆不道的订单,例如来自北方草原上的鲜卑人的马镫订单,亦或者看行迹状似叛军的商贾武器订单。
于是乎,渔阳郡内一家家生产锄头镰刀的铁匠铺子,将生铁融了,开始铸犁为剑。
“果如主公所料,幽州的豪强势力愈加壮大,自耕农正在迅速减少。”
看到王安他们做好的统计表格,阳仪拍拍上边的尘土,站起身来,颇为忧虑的感慨道。
“而以主公在辽东的作为,恐怕很难被这些豪强所接受。怎样才能让彼辈忽略掉辽东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