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邺城刺史府。
开春后的中原气温升高的很快,草长莺飞,刺史府的花园内百花争艳,蜜蜂环绕,嗡嗡个不停。
公孙度坐在花园凉亭的木椅上,手里拿着一份报告细细翻看着,旁边的糜竺、王烈等人小心的坐在一旁的椅子上,屁股半悬着,神色都很小心,不敢发一点声音。
许久之后,公孙度放下糜竺等人带来的报告,闭眼沉思片刻,他看向在场的几个重要谋臣。
“报告写的不错,观点亦很鲜明。只是,关于成立专业的税务部门,目前还不着急。
想要吃猪肉,咱们得先把猪给养肥了,以报告上的数据上看,当前最好征收,也是将来最大的增长项在于各家手工业作坊。
以去年的征税报告来说,以辽东、幽州为最佳,为幕府贡献了超过两亿钱的税额。虽然其中不少都是折色,可也让我等笑傲群雄了。”
两亿钱的数额看似很多,可在场几人却没有谁露出惊讶之色,毕竟换算成黄金,也不过万金之数。并且正如公孙度所说的那般,税收征收上来的不少都是实物,从前都是单独核算,今年按照公孙度的要求,将物资都按照市场价进行换算,最终得出了各地的税收数额。
毫无疑问,其中以辽东的一亿两千万钱位居公孙度治下第一,令人惊异的是,这笔钱中,沓氏这座偏居渤海一隅的小城,竟然贡献了其中四成,让幕府不少人都对沓氏产生了浓厚兴趣。
位居其二的便是幽州,以八千万钱的税额位居第二,说实话以幽州的体量,从数据上看并不出彩,可公孙度很清楚,去年的幽州整体还未从战乱中恢复,各地的豪商地主平民百姓对公孙度仍旧报以忧虑,对于上交税款,扩大生产并不积极。
但今后局面都将发生改变,袁绍的败亡,公孙度兼并冀州的消息传到幽州,会让那些盘桓犹豫的有产者们再无疑虑,将会积极加入到以公孙度为主的新型利益分配体系中去。
至于冀州?因为战乱以及民间失序,上缴的税额少的可怜,除了战场上的缴获外,公孙度所看的账目上冀州这一项都是完全亏损的。
糜竺笑了笑,他也知道当前有些着急了,公孙度在诸侯之中是有名的爱设置新的职能部门,在守旧派眼中,汉式的官府已经将所有的职能包括其中。
可亲身经历过的公孙度很清楚,这类看似精兵简政的做法,看似是用很少的人力物力完成了官方任务。可实际上,这些职能的成本最终还是被摊派到了底层老百姓的头上,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中间商们还能以官方之名肆无忌惮为自身攫取利益。
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皇权不下乡现象的由来,统治者未尝不知道增加成本就能更有效率的增加收入,可在维护地方安靖的现实考量,以及利益集团有意无意的阻挠下,这些想法最终都无疾而终了。
前世看历史书,常说中国古代王朝,一直致力于中央集权,皇帝是天下最大的集权者。仿佛整个国家的资源都会因为皇帝的命令而被动员调用。
可那只是文人的畅想罢了,据公孙度所观察,在乡间,皇帝的权威远远比不上地主老爷,皇帝想要行事,就必须要与地方势力妥协。
皇帝,更像是被地主豪强们供奉的泥雕木塑,百姓们会拜你,却不一定会听从你的命令。
例如公孙度当前所做的,发展工商,富国强民。
这种看似简单的政策,不是没有人提出,也不是没有远见之人察觉到农业社会的限制。
只是,想要为之却是千难万难,想要发展工商,就要有技术、土地、劳动力,这些东西即便对于天下之主的皇帝来说都不是件容易之事。
就以皇帝小金库一般的内府为例,哪怕能够召集到足够的工匠,召集到了足额人手,生产出了产品,也很难将之推广,因为遍布天下的地方小山头会阻碍商道的运行,因商品挤兑而破产的农民、手工业者还会因此冲击内府,最终只会沦为一地鸡毛。
士族或许能察觉到发展工商对他们的好处,但他们却没有动力为之,盖因当前的局面已经是最适宜士族生存的环境,作为既得利益者,没有谁愿意改变自身处境。
正是因此,在公孙度眼中,处于社会鄙视链底层的商贾们,正是他当前最好的政治盟友,这些人是最不愿意看到士族重登高位的。
“这样吧,暂且从商部、财部抽调精干人手,组建税务小队,组建个简易班底,先行对治下各地经济展开调查。而后根据实际情况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