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机会(2 / 4)

气道:

“此次我去蓟城考察,发现工坊百业中,最适合我崔家的,还是造纸与印刷!另外.....”

崔钦说着,自马鞍袋子里取出几本书册,对着满脸不解的老仆挥了挥:

“这些书可都是来自辽东郡,其中有沓氏术数学院的教科书,还有羽林营流出来的书本,另外便是农庄自用的书本。”

书册皱巴巴的,上边的字迹在长时间的使用下也显得有些模糊,可在崔钦的眼中,这些书本承载的东西却比他父亲的命令更为重要。

“我从辽东友人那里得到消息,公孙使君在辽东施行考试录取官吏的政策,此法已经施行三年,正是有那些能识字会算数的官员补入,才让辽东这个长期以来不安定的州郡彻底安稳下来。

据某所知,今年幽州空缺下来了许多官职,哪怕那田元皓积极举荐,使君也没有松口。

如果我所料不差的话,幽州这些空缺官职,将会以考试之法录取人才,进而进行安置。”

老仆听的浑浑噩噩,以他的见识,无法理解举荐征辟与考试之法的差别,更不明白崔钦对这法子重视的原因。

可崔家面对的严峻局势他可是很清楚的,当下也不顾崔钦得意的神色,连忙出声提醒道:

“可....可家主因为袁绍一事,恶了公孙使君。以使君的性子,如何会让我崔家子弟再度掌权?”

“你啊你!”

崔钦闻言摇头笑笑,指点着面前老头晃动着手指,以极为笃定的语气道:

“这就是尔等与公孙使君这样的人物差别所在了。使君所图的不仅是大汉江山,他要的是天地翻覆,要的是改换世界。

而要实现这一点,这考试法,就至关重要。

人无信不立,对于官府也是如此。想当年,商鞅为了变法还徙木立信呢!公孙使君为了奠定考试录取的权威,是绝不会对参考人进行限制的。”

“老奴如何与公孙使君相比......”

老仆听着崔钦将他与公孙度那样的大人物相比较,当即有些讪讪,连连摆手。

听完崔钦的断言,老仆有些摸不着头脑,他单手提着缰绳,一只手揉揉发痒的头皮,以大不韪的心态揣测公孙度的想法,仍旧十分不解:

“这不是脱了裤子放屁吗?少主刚才所言的考试法,若是不限制出身,全凭个人能力才学。那录取的还不全是世家子弟吗?

就凭那些刚刚吃饱肚子的黔首,以及不知诗书为何物的地方豪强,如何能胜过在浸淫过书山文海的世家子?”

“呵呵,总会有的。我华夏神州,地大物博,人才若过江之鲫,世家子也只是出身好罢了。再说,这考试的内容也与我士族所学的完全不同,总会有人脱颖而出的......这世上的事啊,有一便有二.....而且,与那些多如繁星的黔首人才相比,士族终究输在了人少!”

说到这里,崔钦陷入了长久的沉默当中,有些话他并没有讲明。士族人少,也就意味着随着民间黔首子弟成长起来,士族便可随时被取代,届时士族若不能完成自身改革,仍旧想要靠着垄断资源壮大己身,等待他们的,只有更为彻底的毁灭!

沉默间,商队靠近了一处驿站,高高的塔楼是冀州驿站的特有标志,哪怕到了夜间,人们也能通过莹莹灯火判断方向,听幽州的豪商所言,此法乃是借鉴了港口灯塔之法。

高高的酒招在风中飘扬,淡淡的酒香也随着清风钻入鼻孔,让崔钦一行人都不由舔舔嘴唇,当即加快了行进速度。

随着距离拉近,崔钦注意到眼前的驿站是由原先的坞堡改建,此地百姓利用坞堡的高大围墙搭起了宽大木棚。

庄户们在木棚下安置了桌椅,靠着坞堡壁的方向码起了两个灶台,此刻正有蒸腾的白气升起,食物特有的清香,让赶路的商旅都不由停下了脚步。

木棚侧面是并排的长条形木槽,有些盛满了清水,有些放置着草料,明显是商旅安置牛马的牲口棚。

“小二,上酒,好酒,上菜,硬菜!”

老仆见状,很是积极的上前,招呼着驿站伙计安排酒席,顺带让旁边的伙计给马匹补充食水,一切都很条理,完全不让崔钦为这些小事烦心。

崔钦并未急着进入乱哄哄的驿站,他好奇的打望着周围一切,不远处的坞堡墙壁上被人用涂刷上了大字:甲三。

“听闻农庄管理严密,好比军中。仅凭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