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大纲57(2 / 4)

,“妈妈说你们帮我找到家,这些枇杷是自家树上摘的,可甜了!”

今禧和今朝从屋里冲出来,三个孩子立刻凑成一团。今禧拉着念念去看她新养的蚕宝宝,今朝则献宝似的拿出打磨得更光滑的陀螺:“你看!我爸爸帮我加了小滚珠,转得更久了!”院子里的笑声像撒了把春天的种子,瞬间冒起甜滋滋的芽。

念念妈妈从包里掏出块花布:“灼音妹子,这是我照着今禧的小裙子裁的,给孩子们做件新衣裳。”谢长晏恰好推着自行车进门,车筐里装着刚买的风筝,笑着说:“来得正好!今天风大,正适合放风筝。”

午后的公园挤满了踏青的人,谢长晏帮三个孩子举着风筝跑,鱼灼音和念念妈妈坐在草坪上晒太阳。念念妈妈望着远处追逐风筝的身影,轻声说:“那天夜里找不到孩子,我心都凉透了,是你们让我们知道,这世上还是好人多。”鱼灼音笑着摇头:“换作谁都会这么做的。”

风里飘着青草的香气,今禧的蝴蝶风筝和念念的蜻蜓风筝缠在了一起,三个孩子举着线轴追着跑,谢长晏在后面笑着解围,额角的汗珠在阳光下亮晶晶的。鱼灼音看着他笨拙地解开风筝线,忽然想起他修自行车时的模样——无论修机器还是哄孩子,他的手永远带着让人安心的力量。

傍晚回家时,孩子们的兜里都装着满满的枇杷核,嘴角还沾着黄澄澄的汁水。念念妈妈非要留下做饭,厨房很快飘起饭菜香,谢长晏和念念爸爸坐在院子里聊机床改造,两个妈妈在厨房择菜说笑,孩子们则趴在桌边画风筝,屋里的暖光把每个人的影子都染得软软的。

送走念念一家时,今禧抱着念念的胳膊舍不得撒手:“下周还来好不好?我爸爸说要教我们做槐花糕!”念念用力点头,把自己画的风筝塞给她:“这个给你,上面有我们四个人的名字!”

月光爬上窗台时,鱼灼音正在收拾孩子们散落的画笔,谢长晏从身后递来杯温水:“今天看你笑了好多次。”她接过水杯,指尖触到他掌心的薄茧——这双手修过机床、削过陀螺、揉过面团,如今正牵着她走过每个寻常日子。

“因为觉得很暖啊,”鱼灼音靠在他肩上,看着窗外的槐树叶在月光下摇晃,“就像你说的,日子真的越来越甜了。”谢长晏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指尖传来:“以后还会更甜。等槐花开了,咱们摘槐花做糕;夏天去河里摸鱼;秋天摘柿子;冬天就守着暖气包糖包……”

他絮絮叨叨地数着往后的日子,鱼灼音忽然想起实验记录本上的话,起身翻开本子,在新的一页写下:“烟火气里的甜,是清晨的粥香,是修车的叮当,是善意的回响,更是有人把每个平凡的日子,都过成了值得期待的模样。”

窗外的月光正好,落在书桌上的枇杷核上,落在墙上一家人的合影上,落在谢长晏正给孩子们掖被角的手上。鱼灼音望着这一切,忽然明白,所谓岁月悠长,不过是有人陪你把柴米油盐过成诗,把春夏秋冬酿成甜,让藏在烟火气里的温暖,在每个日出日落间,悄悄生长,岁岁年年。

藏在烟火气里的甜(终章)

槐花漫香时

槐花开得最盛的那几天,整个家属院都浸在甜丝丝的香气里。谢长晏踩着梯子摘槐花,蓝布褂子被花枝勾住了衣角,今禧和今朝举着竹篮在树下蹦跳:“爸爸,左边那串更大!”鱼灼音站在梯子旁扶着他的腰,仰头看他伸手够最高处的花枝,阳光透过槐树叶的缝隙落在他脸上,把眼角的细纹都染成了金色。

“慢点摘,别扎到手。”她轻声叮嘱,指尖触到他后背的汗湿,像触到了夏日最鲜活的温度。谢长晏笑着回头,槐花落在他发梢:“知道啦,这可是今禧盼了半个月的槐花糕原料。”话音刚落,今禧突然喊:“念念来了!”

只见念念背着小书包跑进门,辫子上别着朵槐花:“阿姨说槐花糕要放红糖才好吃,我带了自家熬的红糖来!”她妈妈跟在后面,手里提着个陶罐:“这是去年腌的槐花酱,配馒头吃香得很。”

四个大人围着案板摘槐花,孩子们蹲在院子里挑拣花瓣。今禧把最完整的槐花别在念念辫子上,今朝则用槐花枝编了个小圆环:“这是王冠,给最会摘槐花的人戴!”三个孩子争着抢圆环,笑声惊飞了枝头的麻雀,槐花瓣簌簌落下,像撒了场甜香的雨。

谢长晏揉面团时,鱼灼音往面里撒槐花碎,白色的面团渐渐染上淡绿,空气里飘着面粉的麦香和槐花的甜。念念妈妈在一旁熬红糖浆,糖浆冒泡的声音像小鞭炮,今禧趁大人不注意,偷偷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