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谢昀庭提出“生态循环舱”的构想,整个研究院都为之振奋。谢长晏看着儿子眼中闪烁的光芒,心中满是欣慰,他知道,这将是人类在火星上迈出的又一重要一步。
“昀庭,这个构想很有意义,但实施起来并不容易。”谢长晏说道,“火星的环境极其恶劣,要想让地球植物在那里生长,我们需要解决很多问题,比如土壤、光照、温度等等。”
谢昀庭点点头,自信地说:“爸,我知道困难重重,但我相信我们的团队有能力克服。我们可以利用未知物质的特性来改良火星土壤,模拟地球的光照和温度条件,再结合生态循环系统,让植物能够在舱内健康生长。”
于是,谢昀庭带领着团队开始了“生态循环舱”的研发工作。他们首先对火星土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发现其中缺乏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养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研发了一种特殊的土壤改良剂,利用未知物质的催化作用,将火星土壤中的矿物质转化为植物能够吸收的养分。
同时,他们还设计了一套先进的光照和温度控制系统。利用未知物质制成的高效透光材料,能够让火星的阳光更好地透过舱壁,为植物提供充足的光照。而温度控制系统则可以根据植物的生长需求,实时调节舱内的温度,确保植物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
在研发过程中,团队也遇到了不少难题。比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火星辐射的影响,导致生长缓慢甚至死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谢昀庭和团队成员们经过无数次的试验,终于研发出了一种新型的辐射防护材料,能够有效地阻挡火星辐射,保护植物的生长。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生态循环舱”的原型终于建造完成。谢昀庭和团队成员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将第一批地球植物种子播撒在了舱内的土壤中。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每天都会密切关注植物的生长情况,不断调整各种参数,确保植物能够健康生长。
与此同时,谢今禧在火星上的工作也取得了新的进展。她不仅用画笔记录下了火星探测的每一个精彩瞬间,还积极参与到火星文化的研究中。她对火星古代文明的遗迹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
“爸,你看这些遗迹的建筑风格,和地球上的古代文明有着很大的不同。”谢今禧在视频通话中对谢长晏说,“它们的结构更加简洁,但却充满了科技感。我觉得火星古代文明的科技水平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高得多。”
谢长晏点点头,说:“今禧,你的发现很有价值。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这些遗迹,了解火星古代文明的历史和文化,这对于我们探索宇宙的奥秘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谢今禧的努力下,她的画作在火星基地和地球上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她的作品不仅展现了火星的美丽和神秘,还让人们对火星古代文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许多人被她的作品所打动,对火星探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随着“生态循环舱”内的植物逐渐生长茂盛,火星基地迎来了第一批绿色。当谢昀庭看到那一片片嫩绿的叶子时,他的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水。“我们成功了!”他兴奋地对团队成员们说,“这是人类在火星上创造的奇迹,我们让火星上长出了第一片绿色。”
谢长晏一家在地球上通过卫星直播看到了这一幕,心中也充满了喜悦和自豪。鱼灼音激动地说:“长晏,我们的孩子们真的很了不起,他们为人类的未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就在大家沉浸在喜悦之中时,新的挑战又悄然来临。一天,火星基地的监测系统突然发出警报,显示火星上即将迎来一场强烈的风暴。这场风暴的强度前所未有的,可能会对火星基地造成严重的破坏。
“大家不要惊慌,我们立刻启动应急预案。”谢长晏在视频会议中沉着地说,“昀庭,你负责带领团队加固基地的结构,确保基地能够抵御风暴的袭击。今禧,你协助其他宇航员做好防护措施,确保大家的安全。”
谢昀庭和团队成员们立刻行动起来,他们利用未知物质制成的高强度材料,对基地的外墙进行了加固。同时,他们还关闭了基地的所有出入口,启动了内部的空气循环系统,以确保基地内的空气质量。
谢今禧则和其他宇航员们一起,躲进了基地的安全舱内。他们紧紧地握住彼此的手,等待着风暴的来临。
风暴终于来了,巨大的狂风呼啸着席卷了整个火星基地。基地的外墙在风暴的冲击下发出嘎嘎的响声,仿佛随时都可能被摧毁。谢昀庭和团队成员们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