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大纲100(1 / 4)

鱼灼音:领航时代浪潮,铸就企业传奇(续)

绿色深耕:可持续发展的新答卷

在鱼灼音的理念里,“做企业就像种槐树,既要开花结果,也要滋养土壤”。风暴过后,企业把可持续发展放在了更核心的位置,交出了一份更厚重的“绿色答卷”。

种植基地的“有机转型计划”全面落地。通过推广生物防治、有机肥替代化肥、节水灌溉等技术,20个核心基地全部通过了全球有机认证。更创新的是“槐花碳汇项目”——团队联合科研机构测算,每棵槐树每年可吸收12公斤二氧化碳,企业将这些“碳汇量”打包成碳积分,消费者购买产品时可自愿捐赠积分,积分达到一定数量,企业就会在沙漠地区捐种一棵槐树。项目上线一年,已捐种5万棵树,形成了“消费-减排-种树”的良性循环。有位北京的消费者特意写信来:“喝着槐花茶,看着自己的积分种出了树,感觉每天的生活都在为地球做贡献。”

生产端的“零碳工厂”目标逐步实现。太阳能光伏板覆盖了所有厂房屋顶,年发电量满足生产需求的70%;生物质能锅炉用槐花枝条和加工废料发电供热,实现了能源自给自足;废水处理系统升级后,处理后的水可以直接用于基地灌溉,甚至养鱼,形成了“生产-废水-种植-生产”的闭环。在法国巴黎的国际绿色企业峰会上,企业的“全链条碳中和模式”被作为案例推广,鱼灼音视频发言时说:“真正的可持续,不是喊口号,是让每个环节都透着对自然的敬畏。”

绿色创新还延伸到了产品端。研发团队用槐花纤维研发出可降解的包装材料,替代了传统塑料,这种材料在自然环境中3个月就能完全降解,还能作为肥料滋养土壤;针对此前原材料危机中暴露的“单一原料依赖”问题,团队进一步拓展绿色原料版图,在云南、贵州等地试点“槐花+”混种模式,将槐花与金银花、菊花等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套种,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丰富了产品原料库,推出的“槐花金银花茶”“槐花菊花露”等新品,因兼具天然属性与养生功效,上市即成为爆款,首月销售额突破800万。

更让人动容的是,企业把绿色发展的红利分享给了产业链上下游的伙伴。在河北邢台的槐花种植基地,企业为农户免费提供有机种植技术培训,还与农户签订“保价收购+碳汇分红”协议——不仅保证农户的槐花收购价高于市场价15%,每年还会将“槐花碳汇项目”收益的30%分给农户。农户老李种了20亩槐树,以前靠传统种植,每亩年收入不足3000元,参与有机种植后,去年不仅槐花卖了好价钱,还拿到了近2万元的碳汇分红,他逢人就说:“跟着‘槐香’种槐树,不仅赚了钱,还为子孙后代留了片绿,这是天大的好事!”

为了让绿色理念更深入,企业还在总部打造了“槐香绿色体验馆”。体验馆里没有传统的产品展示柜,取而代之的是“原料溯源墙”——扫描墙上的二维码,就能看到每一批槐花从种植、采摘到加工的全过程,包括土壤检测数据、灌溉用水指标;“零碳实验室”里,工作人员现场演示可降解包装材料的降解过程,让参观者亲手触摸“槐花纤维包装”与传统塑料包装的区别;体验馆的屋顶还开辟了“微型槐花园”,种着不同品种的槐树,旁边立着牌子,标注着每棵树每年的碳吸收量。周末常有家长带着孩子来参观,小朋友们在槐花园里认槐花、听环保故事,临走时还会带走一包“槐花种子盲盒”,里面装着槐树种子和种植指南。“我们想让绿色理念,从孩子心里发芽。”负责体验馆运营的小张说,开馆半年,已有5万多人次参观,不少学校还把这里列为“环保实践基地”。

鱼灼音也常来体验馆,有时会站在“碳汇项目展示屏”前,看着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捐树数量,眼神里满是欣慰。有一次,小林陪他参观,他指着可降解包装材料说:“以前做企业,想着把产品做好、让员工赚钱就行;现在才明白,企业要走得远,就得和自然交朋友,和社会共成长。你看这包装,埋在土里能当肥料,既不污染环境,又能滋养槐树,这就是‘生生不息’啊。”小林点点头,她知道,爷爷的“绿色理念”,早已不是简单的“环保行动”,而是融入企业血脉的“长期主义”——就像槐树扎根土壤,只有善待土地,才能年年开花、岁岁结果。

生态共荣:编织产业链上的“幸福网”

如果说绿色发展是企业的“生存底色”,那产业链共荣就是企业的“成长根基”。鱼灼音常说:“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做槐花产业,不能只让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