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大纲102(1 / 4)

鱼灼音:领航时代浪潮,铸就企业传奇(续)

责任担当:以“槐香”之力绘就民生暖卷

在鱼灼音的企业哲学里,“企业不是孤立存在的,是社会的一份子,既要赚钱,更要承担责任”。从带领农户种槐树脱贫,到推动绿色发展守护生态,再到产业链共荣带动更多人增收,“槐香”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责任”二字。风暴过后,鱼灼音更是把“社会责任”融入企业发展的血脉,不仅关注产业链上下游的伙伴,还把温暖延伸到更广阔的领域,用“槐香”之力,绘就了一幅民生暖卷。

“槐香”的责任,首先体现在“助力乡村振兴”上。这些年,企业在全国28个槐花产区建立种植基地,不仅带动5000多户农户增收,还积极参与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在甘肃定西的“槐花种植扶贫基地”,企业不仅帮农户种槐树,还出资修建了3条灌溉水渠、2条乡村公路。以前,当地农户灌溉槐花要靠人工挑水,来回要走好几里路,水渠修好后,水直接流到槐树林边,农户再也不用辛苦挑水;以前,乡村公路坑坑洼洼,新鲜的槐花运不出去,只能烂在地里,公路修好后,货车能直接开到基地门口,槐花采摘后当天就能运到加工车间,保证了新鲜度。当地村支书说:“‘槐香’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致富树’,还帮我们修了‘幸福渠’‘小康路’,现在村里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

除了基础设施建设,企业还注重“乡村人才培养”,因为鱼灼音知道,乡村要振兴,关键在人。企业与农业院校合作,在河北邢台、山东临沂等产区设立“乡村种植人才培训班”,邀请农业专家、企业技术人员授课,内容包括有机种植技术、智慧种植方法、农产品营销技巧等,培训费用全部由企业承担,农户免费参加。培训班还实行“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学员在课堂上学完理论知识后,会到企业的种植基地实操,由技术人员现场指导。3年来,企业累计培训乡村种植人才800多人,其中有200多人成了当地的“种植能手”,不仅自己种槐花增收,还带动周边农户一起发展。在河北邢台,农户小王参加培训班后,学会了智能种植技术,还掌握了槐花病虫害防治的窍门,他不仅把自己的10亩槐树林打理得井井有条,还主动帮村里其他农户解决种植难题,大家都称他为“槐花专家”。小王说:“‘槐香’给了我学习的机会,让我从‘只会种庄稼的农民’变成了‘懂技术的能手’,我也要帮更多人一起致富。”

“槐香”的责任,还体现在“关爱特殊群体”上。企业专门设立了“槐香公益基金”,每年从利润中拿出5%注入基金,用于帮扶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在河南洛阳的槐花产区,企业了解到当地有30多名留守儿童,父母在外打工,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不仅缺乏陪伴,还面临“放学没人管、作业没人教”的问题,便出资在村里建立了“槐花留守儿童之家”,聘请2名退休教师担任“爱心辅导员”,负责辅导孩子们写作业,还会组织孩子们开展读书、画画、手工等活动;逢年过节,企业工作人员还会带着槐花茶、槐花糕点、书籍、文具等礼品来看望孩子们,陪孩子们一起过节。10岁的小雨是留守儿童,以前放学回家后只能自己写作业,遇到不会的题也没人问,自从有了“留守儿童之家”,她每天放学都会去那里写作业,遇到难题就问辅导员,还认识了很多小伙伴。小雨说:“在‘槐花之家’,我有人教作业,还有人陪我玩,就像有了第二个家一样。”

对于产区的空巢老人,企业会定期组织“爱心慰问”活动,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会上门看望老人,帮老人打扫卫生、洗衣服、检查身体,还会给老人送米、面、油和槐花茶等生活物资。在山东临沂的一个村子里,82岁的张奶奶独自生活,子女都在外地,企业工作人员每个月都会来看望她,帮她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有一次,张奶奶感冒了,工作人员得知后,立刻带着感冒药上门,还帮张奶奶熬了粥。张奶奶说:“‘槐香’的孩子就像我的亲人一样,经常来看我、照顾我,让我心里暖暖的。”

针对残疾人就业难的问题,企业还在加工车间设立了“残疾人就业岗”,根据残疾人的身体状况,安排分拣槐花、包装产品等力所能及的工作,工资待遇与健全员工同等,还会为他们缴纳五险一金,提供免费的住宿和工作餐。35岁的李军因为小时候的一场意外,腿部留下残疾,走路不太方便,以前找工作时屡屡碰壁,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2022年,他通过“槐香”的残疾人招聘来到企业,负责槐花茶的包装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