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冯奶奶的儿子有消息了(2 / 3)

担心过年大家回不来呢。

    他还立刻向老板报告:

    “老板,今天上午有一通电话找你,是电视台的沈先生打来的,说之前登的那则寻人广告有消息了。”

    傅红雪一听,这真是个好消息!

    都过去两个月了,报纸、电视都有登广告,但一直杳无音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33章冯奶奶的儿子有消息了(第2/2页)

    还以为那个郑云亮已经不在人世了。

    其实电视台很少播这样的信息,这不是有她这个大股东的原因么,所以也给播了。

    傅红雪都没来得及喘口气,立刻跑进客厅去打电话给沈世为。

    电话打到他的电视台总经理办公室,由秘书小姐立刻转进去,让沈总接听。

    “喂,老沈,你上午打过电话给我吗?是不是找到郑云亮啦?”

    沈世为听她的兴奋劲儿,抿嘴笑了,冲着电话也高兴地答道:

    “是啊,珂林斯,皇天不负有心人,没有让那位千里迢迢来寻子的老人家失望!”

    “原来郑云亮六年前逃到了港城,后来去做海员了,跟着远洋货轮出海,大多时间不在港城。”

    “……所以这次他在春节前才回来,刚看到电视上的广告,立刻打电话给电视台的热线,我这不就赶紧通知你这个好消息嘛!”

    傅红雪一听,恍然大悟,怪不得,日日登报纸,一点音讯没有,原来郑云亮当了海员。

    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做海员对于教育程度不高的基层男性来说,是“高薪”职业了。

    现在这个年代,普通的工厂女工月薪也就是两三百块左右,初级海员能达到六到八百块。

    若是有一定经验、技术的职位,如高级水手、机工、大厨,那月薪能达到1000到1500元。

    当然,做海员也很辛苦,要忍受长期的孤独,消耗体力,同时承担着风险,很不容易。

    这些也是家里的保镖们平时给她讲的,像阿松他们,过去都是在码头做工,这些都知道。

    对了,想起来,郑云亮的确还挺适合吃这碗饭。

    冯奶奶说过,儿子当年逃离京市的时候已经24岁了,之前十八岁就去当了三年兵,还是海军,学了些技术。

    傅红雪把冯奶奶的住址告诉沈世为,让他赶紧通知郑云亮过去半山干德道45号,跟母亲团聚吧!

    挂了电话,她也不歇了,又站起身往外走。

    “阿荣,冯奶奶的儿子找到啦,我过去看看,把这件事搞准确了,正好顺便看一下那几个孩子~晚饭时候我回来吃啊。”

    骆梓荣亲了亲她,让她去吧,扬了扬手里拎的金条:“我给你搁在卧室的保险柜吧~”

    傅红雪风风火火又出去了,开上一辆车直奔半山那边。

    她一个人去,是想顺便带点年货过去,直接从空间里往外拿了两大桶海鲜。

    二十多个大螃蟹、四只大龙虾,海参、鲍鱼、对虾、石斑鱼都有。

    还有一些玩具,都适合给三岁半的小豆子和六岁的小磊玩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