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从未真正醒来(2 / 3)

>“不是现在。”

瞬间,墙壁震颤了一下,像是系统识别到关键语义的入侵逻辑被触。

苏离抬头,看见十七岁的自己从厨房探出头,表情罕见地凝重:“你写了什么?”

苏离淡淡一笑:“我写我还没来得及成为我自己。”

电灯啪地一声灭了。

一股潮湿的风从窗户缝隙中灌进来,带着泛旧的印刷墨味,仿佛整个空间正在崩解。

【非标准答复】

【原型一致性测试失败】

【临界态人格未入库】

【副本感知结构将强制转入第二阶段】

苏离站在原地不动,任由那片记忆的幻象缓缓剥落。

她知道,接下来的测试会更加扭曲。

但她也知道,她已经成功逃过了“回溯诱导”

这一关。

而她现在最需要做的,是找到这片“困扰副本”

的出口。

——或者,制造一个出口。

她曾以为“困扰副本”

的出口,会像此前那些副本一样,藏在某个逻辑死角或者故事节点里。

但这一次,没有所谓的“任务提示”

或“事件触”

有的,只是不断变形的现实。

苏离穿过那间逐渐剥落壁纸的房间,走向楼梯口时,楼下的世界已不再是她熟悉的那条街道,而是一条由她“认知误差”

构成的回廊。

前一秒,她看见熟悉的公交站牌,下一秒,它却扭曲成教学楼的楼梯口。

她一脚踏上去,地面就变成了水面;再踏一步,又像踩进了图书馆的书架之间。

——没有空间连续性,也没有时间顺序。

她像一颗被丢入不稳定数据库的光标,不断穿梭在“她曾经相信”

的场景之间。

每一步,都是系统在试图套用她的“信念模板”

“你很执拗啊。”

熟悉的声音再次响起。

那是“她”

的声音,不是十七岁的苏离,而是二十五岁那年的她——曾在一次失败的副本中濒临重构前的她,披着长风衣、手里拿着那把掉漆的伞,眼神空无,步伐稳重,像极了系统想让她成为的那种“稳定个体”

“你拒绝得太久,系统会默认你正在执行一种‘反结构自毁路径’。”

那个“她”

说。

“你不是我。”

苏离依旧站在原地,警惕地打量周围的每一帧画面是否藏有破绽。

“但你不觉得吗,”

那个人走近,声音柔和,“其实你一直在逃避某件事。”

苏离没有应声,却忽然回头看向了一面反光玻璃。

玻璃里映出的,不是她当前的样貌,而是她与另一个“她”

相对而立的情景——就像一个无限递归的镜像系统,在同时演算两个可能的人格分支。

一个是她;

另一个,是她“本该成为的样子”

她终于意识到这一关的真正考题——不是信念校准,不是回忆干预,而是“预设未来人格的干涉模拟”

系统在模拟,如果她继续拒绝、继续违逆,会长成哪种人格——也许残破,也许偏执,也许危险。

而这一模拟结果,将会作为她是否“应当保留”

的依据。

这不是惩罚。

这是冷静的“未来筛选”

“你想怎么从这里出去?”

对面那个“她”

轻声问。

苏离看着她,忽然轻轻笑了。

“你看上去确实比我稳重、比我懂规则——”

“因为我就是规则里长出来的你。”

“那可惜了。”

苏离眼神一凛,“你也会在规则里死掉。”

话音未落,她猛地将那面玻璃砸碎——

不是用拳头,而是直接从意识中“撤销”

了对这段空间的接受逻辑。

在“她”

试图接近的瞬间,副本世界如同遭遇数据剪断,开始以层级倒塌的方式迅崩解。

整片光影结构像一幅被从源代码层级拔掉注释的页面,疯狂闪退、模糊、清空。

苏离跌入一片黑暗中。

耳边响起熟悉的低语,是昭渊。

“你还活着,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