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容这么多的外国劳工。回想自己在南下途中参观过的几处港口,似乎都没有这样的景象,这或许也是因为那些港口距离大明更近,引入汉人移民更为便利的缘故。
因为朝鲜团队人数众多,周恒行提前在港区一家酒楼里预定了一整层楼,否则仓促之间还真是不好安排这么几十号人。不过虽然这是以他个人的名义邀请朝鲜团队吃饭,但招待费用肯定还是会走公家的账,好在三亚港管委会本身也是肥的流油的衙门,这一顿饭钱只需周恒行自己签个字就能报销了。
宁崎对此心知肚明,所以他根本就不会去问周恒行是不是打算自掏腰包。这本来就是外事接待的基本操作,要是换作是由他来做这个东,肯定也是同样的处理方式。
宴席的内容免不了又是一贯的大鱼大肉,李溰看着自己这帮手下大快朵颐的样子,心里不免有点担心这帮家伙之后的生活。据说等到入学之后,学员们就只能统一吃集体食堂供应的伙食了,到时候怕是一整月下来都没有这么多油荤了。
“世子今天看过三亚港之后有什么感受吗?”周恒行向李溰敬酒之后,便主动提出了这个问题。
李溰想了想之后应道:“三亚港就是地方小了一些,不免显得有些局促,如果地方再大一些,想必会比当下更加繁华。但这里一城两港,三亚港不足的地方,也能通过胜利港来补足,而且两边的港口各有分工,倒也不失为一种独特的发展方式。”
周恒行赞道:“世子眼光不错,说的问题也都在点子上了。三亚港限于地形,没法像胜利港那样修建多个大型货运码头,所以只能另辟蹊径,以开发私人码头的方式吸引商家,这样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也算是对胜利港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
执委会对于这两个港口的规划其实始于穿越行动之前,不过实际开发建设的过程中也因为这个时空的具体状况而做了不少调整。三亚港的开发模式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外来资源,大大减轻了海汉的负担,并且也有效地缩减了开发时间。
但有得必有失,由于港区出现了大量私人产业,海汉在三亚港区的布局规划和具体执行上就远不如胜利港那么完善了。加之现在到埠的移民大多都是从三亚港登陆,所以很多移民会就近选择在三亚港这边寻找落脚地,两河上游河岸附近由此便自发形成了大片的贫民窟。
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超过一万名外国劳工暂住在这些贫民窟当中。由于居住者的国籍和人种众多,海汉官方对于这些地方的管理也很困难,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本地的治安状况,近年来已经逐步成为了三亚本地的治安案件高发区。
鉴于海汉的人口和户籍政策在短时间内都很难有大的变化,三亚港所存在的这些社会问题也难以得到根治,周恒行目前所能采取的措施也不多,除了加强治安措施之外,也在尝试给这些外国劳工提供更好的生活设施,以及职业培训教育机会,通过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文化水平,来改变其原有的观念,学会遵守海汉的法律法规。
这些软措施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从长远来看,对于改善本地的社会环境还是会起到正面作用。也得亏了周恒行在这个位子上坐的时间够久,如果是两三年就换一任主管官员,那多半会人走政熄,难以取得长期效应。
不过这些包裹在光鲜亮丽外衣之下的阴暗面,像李溰这种走马观花的行程是看不到的。海汉官方向他展示的是繁华的码头,醒目的招牌广告,豪奢的宴席,以及各种来自工业建设的成果。他所能看到的海汉是一个繁华、富足又安全的所在,是一个值得朝鲜投靠和效仿的存在。
当然了,李溰会在海汉待两年时间,他迟早会接触到那些不见光的所在,但先入为主的印象非常重要,只要他认为海汉是一个发达昌明的国家,那么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也会被其自动忽视掉。
而朝鲜学员们不会考虑到这么高的层面,他们都还沉浸于今天的所见所闻当中。相较于他们人生中曾经去到过的地方,海汉这都城的繁荣程度已经超乎他们的想象,这也让他们对海汉的国力有了更为明确的认知。
安道石填饱肚子之后,注意力便转移到酒楼之外,从他坐的位置往外看出去,正好能够看到鹿回头半岛的丘陵。
根据他目前所知的情况,海汉军的陆军基地和军校便坐落在鹿回头半岛上,也就是说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他将会去到那里接受军事培训。距离最终的目的地如此之近,安道石真的有些迫不及待想去看看丘陵另外一边的基地到底是什么模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