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锦衣卫不知情,对我们而言倒也不完全是坏消息,至少这说明大明官方没有直接参与其中,我们最担心的状况并没有发生。”
张千智深以为然地点点头道:“确实如此,如果让我选,我也宁可让锦衣卫对此一无所知唉,这还真是一件令人矛盾的事情!”
相较于西班牙人的暗中捣鬼,海汉其实更担心大明也在其中插了一脚。海汉自起事之日,便与大明有着理不清的利益纷争,而领土问题无疑是其中最无解的一个。即便是两国已经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也都表示了今后要和平共处的态度,但这也还是不可能解决两国在领土问题上的分歧。
而如今海汉又将大明的传统藩属国朝鲜拉到了自己一边,这同样是一个让大明难以接受的情况。朝鲜放弃大明的庇护投靠海汉,原因再明显不过,就是要依靠海汉提供的军事援助来抵抗外敌入侵,而大明想改变这种局面挽回朝鲜,就得证明自己的实力强于海汉。如果大明试图通过某些隐秘的方式来削弱海汉的实力,那海汉也绝对不会对此感到惊讶。
但不论从情感上还是从实际利益的角度出发,海汉都不愿让本国与大明对立起来,而且这种态度自上而下,从执掌大政的执委会到普通平民,或多或少皆会有这样的倾向性。张千智和李清扬作为情报系统的高级官员,对此自然是有着更为深切的体会。
不过李清扬虽然是从大明情报部门“跳槽”过来的,但他对于抓捕自己的同行却并无心理障碍,甚至一度以这方面的战绩来证明自己效忠海汉的决心。没有从那两名锦衣卫探子口中审出有用的消息,李清扬其实是失望的的情绪居多,只是以他的城府,绝对不会在张千智面前表现出来罢了。
海汉的调查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却还是未能从现有的线索顺藤摸瓜找出幕后黑手。而相较于三亚这边调查工作的停滞不前,江浙的局面就比较明朗了。
龚十七和姬元青在扬州的行动虽然极为冒险,但所取得的成果也颇丰,除了在当地将那支尚未完全形成战斗力的火枪队干掉了一多半,他们还成功带回了人证物证,证明了扬州的山陕盐商与西班牙人勾结的事实。但随着调查的进行,他们也发现这其中还缺失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环节。
是谁在西班牙人和山陕盐商之间牵线搭桥,让他们能够跨越了几千里的距离建立起了合作关系?
龚十七和姬元青在扬州逗留期间,并没有查到中间人的信息,如今唯一能够确认的是山陕盐商阵营的卢康泰是火枪队的后台老板,他肯定是知情人之一。但这次在扬州折腾出的动静实在太大,想要再派人去扬州将他抓舟山恐怕就不太现实了。
而根据后续从扬州送回的消息,当地在这次彻夜厮杀之后并未重归平静,而是立刻陷入了新一轮的盐商争斗之中。原因也是跟海汉有关,这次行动对山陕盐商麾下的武装组织造成了重创,除了火枪队损失殆尽之外,山陕盐商各家的精锐都在当晚的追杀中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其中尤以几乎倾巢而出的卢康泰最为严重,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变成了光杆司令。
而他们的老对头徽籍盐商看到这样的情况,自然不会继续袖手旁观,开始采取各种措施,要趁着山陕盐商这一波颓势下狠手,尽可能地铲除其残余的武装势力。
于是扬州城连同附近乡镇的大片区域开始频繁地出现了盐商之间的武斗,在城内的争斗,官府还可以出动驻军进行镇压,而离城稍远的地方,报官都来不及,官府也根本就管不了那么多的事。
几场小规模的械斗之后,双方的冲突便迅速升级,甚至开始纠集大量人手,渡过运河去攻打对方的私人庄园。
卢康泰当初有多风光,这个时候就有多凄惨,第一个被徽籍盐商攻破的庄园便是他家。由于缺乏人手护卫,卢康泰只能主动舍弃了自己的庄园,携家带口逃进了扬州城,至少对家在城里暂时还不敢明火执仗地打上门来。
山陕盐商当然很清楚是谁暗算了自己,但他们可没有实力到宁波来找海汉人算账,毕竟人家就派了两条船几十号人过来,甚至都还没出动装备有大量舰炮的战船和正规军,便已经将他们手头的精锐打了个落花流水,就算不服气也只能忍气吞声,先应付当下趁乱浑水摸鱼的徽籍盐商。
舟山当局已经不打算进一步插手扬州的混乱局面了,毕竟这两派盐商说起来都是海汉盐业的竞争对手,且让他们先狗咬狗斗上一番,互相削弱力量,日后再要对付他们也能省下不少力气。
而这个时候,远在南海的西班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