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也还没决定要留在舟山慢慢深耕细作,如果走访完舟山殖民区之后依然还是没有太大的起色,那他大概也会放弃在舟山扎根的打算。
杨运在报告中指出,这一批从平户引入的外国商人对本地贸易环境的适应能力平平,因此目前留存率并不高,近半商人已经离开舟山,而剩下的人也不见得全都会留下来。
这种局面与石迪从平户带人回来的初衷显然大相径庭,他费了不少气力在平户集中这些外国商人,并劝说他们跟随东海舰队撤到舟山,当然不是单纯为了保护这些商人的利益,而是希望这些商人能带着他们的财富和生意来为舟山的贸易环境锦上添花,同时还可以看看是否能趁此机会打开对日贸易的大门。
当然了,在这场战事之后,海汉跟日本已经处于交战状态,短期内要跟日本官方建立贸易关系大概是很困难了,所以石迪的想法是利用这些曾常年在平户做买卖的外国商人,由他们充当中间商,把海汉所产的工业品大举输入到日本市场去。在石迪看来,如果能够打通这条商路,那或许将会给舟山带来一个稳定的长期贸易对象。
但想要成为海汉官方的代理商,那自然也不是什么人都能拿到这个资格,起码要先得到官方的信任才行。而是否在海汉治下地区拥有经营中的产业,以及其产业的规模大小,就是官方会进行考量的条件。那些出于各种原因,不愿留在舟山经营产业的商人,也就是相当于自动放弃了成为代理商的机会。
但作为本地的最高长官,石迪当然希望能有更多的商人留在舟山繁荣本地的市场,这样在挑选对日贸易代理商的时候,可供选择的样本也要多一点。
“如果这些商人看不到希望,最后全跑完了,那对我们来说就是白忙活一场了杨运,你觉得我们有没有必要提示一下这些外国商人,可以考虑重操旧业?”
石迪看完报告之后,便将杨运找来,当面向他问策。
杨运应道:“将军,提示他们不难,但我们并不清楚他们以前在平户的经营状况,也无从判断他们是否能够配合我们运作对日贸易换句话说,我们不清楚这些商人的实力和人品,只能通过观察他们到舟山之后的经营活动,来慢慢确认他们的能力。如果全跑了,卑职认为这只能说明这批人当中没有合适的人选,虽然我们会白忙一场,但至少不会有什么直接的损失。”
石迪不得不承认下属的看法很有道理,如果现在给出明确的提示,那就相当于是改成了开卷考试,只要不是傻子,自然都会竭力争取代理商的资格,这对官方挑选合作商家其实是弊大于利。石迪虽然有心想要打通对日贸易的商路,但也要尽力避免所托非人的情况出现,所以对这些备选对象进行一段时间的秘密考察还是很有必要的手段。
但就这么拖下去,拖到最后可能是所有人都失去耐心选择放弃,石迪对这样的结果也很难接受,毕竟近期也不会有第二次对日军事行动来获得新的人选了。所以他还是希望杨运能拿出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以保证官方能够从这批商人里找到合适的人选,哪怕是资质稍差一点的,也可以通过后期的培训和支持来提升其实力,充当海汉在日本的利益代言人。
“那目前留下来的商人当中,有没有比较出众的,做事积极主动的,可以作为备选的对象?”石迪继续问道。
杨运在石迪手下做事的时间已经不短,一听便明白了上司的意思,略微犹豫了一下之后应道:“也有那么两三个人,私底下已经找我问过可否继续跟日本做买卖,不过我还暂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只说这事还要再观察一下形势变化,确认日本幕府在战后的态度。”
“主动找你打听消息还行那这些人都是汉人吧?”石迪追问道。
“都是大明的商人。”杨运知道石迪真正想确认的是什么,赶紧回答道:“而且家室都在大明境内,跟平户的田川氏和十八芝余党没有过多的瓜葛。”
海汉这次出兵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消灭藏身在平户藩的敌对势力,石迪自然不希望日后的合作商家也是其中一员。另外西方商人全员都是排除对象,哪怕是盟友葡萄牙也不例外。毕竟这些西方商人不可能对海汉效忠,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在石迪看来也远远不如同祖同宗的汉人靠得住。
“那这段时间你就多花点心思在这个事情上,早些筛选出合适的人选,实施后续的措施。”石迪没有再细问杨运挑中对象的具体情况,他作为指挥官只要指明进攻方向就行了,要是具体怎么打还得亲自指点,那可就太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