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0章(2 / 3)

p>

他也知道光是让对方参观琼西书院肯定还不够,最后必然要谈及具体的合作事宜,如果拿不出一个像样的方案,或许最终还是会让到嘴边的鸭子飞走。所以在回程途中,张金宝也是将自己关在船舱里,抓紧时间将那些尚不完善的构想拟定成实施方案,以备后续与李奈谈判时能派上用场。

但有些东西,其实是临时抱佛脚也抱不到的。李奈如此精明,考察过的项目多不胜数,又岂会轻易被人钻了空子。他赶着与儋州本地的下属会面后就来到琼西书院,便是不想给张金宝留出太多的缓冲时间,让他去准备一些敷衍自己的表面章。

而在书院内考察各个学科的教学情况,在李奈看来最能体现出张金宝这个经营者是否对自己的书院了如指掌。如果作为书院院长,对自己书院所开设的教学科目一知半解,甚至是彻彻底底的门外汉,那想必这书院的日常经营也会有很多糊涂账,日后合作必然会麻烦不断。

张金宝在这个方面的表现并未让李奈失望,他在讲解的过程中,各种术语和专业知识都是顺手拈来,对答如流,充分体现了他对于这些学科的了解,足见其平时对书院的经营管理下了不少工夫。

张金宝的表现可不是靠临时抱佛脚抱来的,这些科目的开办都是由他逐一经手,在此过程中都有过深入的研究,以确保这些科目在开办之后能够顺利运行且能为书院取得盈利。他虽然未必具备动手的能力,但如果光谈理论,那随便抽哪一门出来,张金宝都足以冒充一下专家,应付外行人更是不在话下。

也正因为如此,张金宝带着李奈在书院里四处走访参观,根本不需要再叫上专业学科的教师在旁边作说明,他自己便完成可以很好地胜任讲解员的角色。而且他作为书院管理者,说话间不需有什么顾忌,与李奈的交流也能更为顺畅。

接着来到的地方是一个农技班,张金宝主动介绍道:“讲课这位讲师,是特地花钱从农业部请来的高级技术员,每个月只来书院两次。他这会儿在讲的,便是有关各种茶叶的口味和泡制方法。”

李奈应道:“我倒是喝过几次五指山上所出的水满茶,味道还不错。”

张金宝道:“水满茶是黎人用来进贡朝廷的山货,其实本地有好几种品质不错的茶叶。除了三少爷所说的水满茶之外,五指山上还有苦丁茶,另外东山岭的鹧鸪茶,尖峰岭的大叶红茶,也都是可以品一品的好茶叶。”

李奈笑道:“听院长这么一说,下次有机会倒是要尝试一下了。”

“这有何难,不用等下次了,当下便可满足三少爷这个愿望。”张金宝也不等李奈回应,便踏入教室,叫停了正在进行的课程,对那讲师简单吩咐了几句。

那讲师便从桌上的一堆瓶瓶罐罐中挑出了几个,打开来原来全是茶叶。他现场冲泡了几杯茶,然后叫了学生用托盘送出教室,供李奈品尝。

“既然院长盛情难却,那在下就不客气了。”李奈对于这种特殊待遇表示了感激,然后品尝了一下这些茶水。

这讲师或许是农技专家不假,但泡茶的功夫只能算是一般般,瓷杯就热水,再简单不过的冲泡方法。不过即便如此,这些茶叶毕竟是今年采摘制备的新鲜货,随便冲泡味道也不会差。

李奈品尝之后,对其中的鹧鸪茶赞许了几句,张金宝立刻便应道:“前些天正好有人送了些上等鹧鸪茶给我,分了一些给学生们上课用,待会儿也给三少爷包上一点。”

李奈道:“这如何使得,回头我让人在市场上买些就是了。”

张金宝劝道:“三少爷有所不知,这鹧鸪茶乃是野生茶,东山岭上的东山羊最喜啃食其嫩芽,所以产出不多。我这茶叶是有专人上山采摘的嫩芽,而市面上卖的鹧鸪茶,很多都是东山羊啃食之后的残叶,品质就没那么好了。其实也没多少,是个心意,三少爷莫要再推辞了!”

以李奈的财力和背景,哪有什么他买不到的茶叶,要知道他每次去胜利堡,喝的都是跟海汉高官们同样待遇的“贡茶”,价值肯定要比这野生鹧鸪茶高得多。不过张金宝如此热忱,他也不好再推辞,当下便谢过张金宝,算是应允收下了这份礼物。

茶叶当然值不了几个钱,也不足以收买李奈,不过李奈却由此留意到,张金宝对于这门学问的了解程度同样超出常人,看样子也是下了工夫研究过的。

离开这处教室后,李奈试探着问道:“张院长是喜欢茶艺,还是特地对此有过研究?”

张金宝也不伪作,坦然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