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2章(2 / 3)

法。其一自然是认为这会让国内本不充裕的教育资源外流,削弱自身的同时还白白便宜了大明;而另一种看法则是认为可以借助办学的名义,进一步加强海汉的化输出能力,并且在教学中加入更多的意识形态宣传,让大明的学子对海汉心生向往,并鼓励这些人到海汉深造或就业,这样也可以起到促进高素质人才移民海汉的作用。

后来还是第二种看法占据了上风,执委会认为琼西书院的做法就算在今后被证明成效不佳,但至少也是一次有益的探索。更何况琼西书院是民办书院,官方并不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投入资金,只要尽到监管指导的责任就行了。

如果后续的办学方向有可能会损害到海汉的利益,那也可以随时通过行政手段叫停琼西书院的行动。

当然这中间的种种考量,宁崎也没有对张金宝和盘托出,只是告诉他可以去操作这件事,但需要遵照保密制度,确保那些敏感的技术内容不会通过书院的教学措施流入大明。此外教学内容和学生管理制度也必须要按照官府的指导,进行一些细微的调整。

宁崎的要求在张金宝看来完全不是问题,而他也没有真正意识到官府的监管权所蕴含的隐藏风险,只是认为这个项目已经得到了官方首肯,那么接下来的运作应该就不会再有来自官方的阻力了。

而张金宝也需要一个成功的范例来证明自己的连锁办学构想是可行的,如果在广州的分院能够成功开办,那么今后便可尝试在更多的地方开设分院了。官方一松口,他就决意一定要设法将这个构想实施。

而只要不影响到儋州本地的教环境,张新倒也不介意张金宝在外折腾。再说张金宝找到的合作伙伴也极为可靠,张新就算不信别人,也绝对不会怀疑李奈在经营方面的眼光和才能,既然李奈也看好这个项目,那就说明的确是有比较大的可行性了。

关于琼西书院和福瑞丰联合办学这事,张新略微过问一下之后,便没有再作深入探讨了。既然是执委会已经点头认可,那他当然也不会再有任何反对的意见。

张新今天宴请李奈想要讨论的主要问题,跟琼西书院其实没有太直接的关系。

“上次我们商谈的项目,三少爷考虑得怎么样了?”谈论完琼西书院的事情后,张新便主动转移了话题。

李奈应道:“市长大人所说的那些基建项目都是造福儋州民众的好事,福瑞丰当然也很乐意参与。只是这些项目的投入甚大,恐怕调拨资金会有些问题。另外这么大的基建项目,如何有效监管也是个问题。”

张新道:“这个倒无妨,这种耗资巨大的基建项目,本来也不准备只让你们福瑞丰一家承担,到时候会成立由儋州管委会牵头的项目理事会,按照出资比例来确定各家的股份,并监管工程的实施情况。具体有什么要求,三少爷都可以向我提出来再作商量。”

张金宝在旁边听得懵懵懂懂,不过大致也能猜到两人谈论之事应该是与本地的基建改造有关。

儋州目前是海汉治下的主要大城之一,各个方面都处于高速发展之中,但儋州大部分地区仍然是沿用了明统时期的基建设施,其中一些已经不能满足儋州目前的实际需求了。特别是跟交通运输相关的道路、桥梁、码头等等,已经越来越无法承载儋州日益增长的货物吞吐量了。

张新在儋州当地方官已经有好几年了,而且看样子执委会似乎也没有换人的打算,所以张新已经做好了长期坐镇儋州的打算,并且为儋州制定了一系列长远发展的规划。

儋州本地多数地区都是临海平原,很适合搞大规模的农业开发。此外依托儋州湾这个天然港湾,航运业和由此所带来的商贸资源也是儋州的长项。再加上儋州本地传承数百年的教氛围,每年出入儋州的人访客也多不胜数。

基于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张新为儋州所制定的发展规划便是以教、商贸、海运和农业开发为主体,在今后成为北部湾地区的区域经贸中心。

但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首先便是以陆海交通为首的基础设施必须要达到相应的建设水平,而明统期间的基建成果显然还远远不够。

张新需要在儋州各县之间建起具有一定承载能力的官道,翻修扩建通往海口、昌化、琼中等地的道路,在儋州湾兴建商贸港及各种配套设施,而这些基建工程所需的资金,仅靠儋州自身的财政收入是难以满足的,必须要另行设法筹集资金才行。

国库调拨、银行贷款,都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之一,但前者能争取到的资金数量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