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齐回到广州的时间正好比郑柞和张金宝迟了一天,他到驻广办收到的第一个消息,便是郑柞抵达广州,并且送来了拜帖希望能与他会面。
实际上陈天齐几天前就已经收到了电报,知道郑柞来广州的大致目的。不过关于此事,执委会也没有给出明确的指示,陈天齐的理解就是静观其变,先看看安南人到底要干什么。
对于这位安南小王爷,陈天齐以前还没有与其会过面,对其所知的信息几乎都是来自情报部门提供的资料,而仅凭这些纸面信息,还不足以让他判断出对方的真正来意。
随后从李奈那边又送来了新的消息,安南人有意要把驻广机构的位置选在海汉驻广办临近处,这让陈天齐似乎嗅到了某些味道。
“给安南人回个消息,以我的名义,设宴为郑柞接风。”陈天齐很快便做出了决定。他还是要当面会一会这位喜欢到处抛头露面的小王爷,看看对方试图设立驻广机构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而至于来广州寻求开办书院的张金宝,虽然也给驻广办这边递上了拜帖,但张金宝的身份地位自然是比不了郑柞,又没有执委会的大人物提前打招呼,就没法得到特殊照顾了。
像他这种来广州向驻广办递帖子的商人每个月都有几十号,陈天齐有空的时候也会接见一下,不过肯定就不会像对待郑柞这么积极了,更不会专门设宴为其接风。顶多也就是看哪天有空了,与其他近期抵达广州的海汉商人集中起来见个面。
不过张金宝倒也不急,他来广州筹办书院并非几天就能完事走人,少说也得在这边待个十天半个月,多等一等也无所谓。他递帖子求见陈天齐,主要还是抱着在驻广办这边混个脸熟的目的,毕竟日后经营书院,也少不了要打点驻广办这边上上下下,早一点开始建立人脉,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派上用场了。
由于财力有限,如果要在广州置地之后自行修建书院,张金宝很难负担起相关的费用,而且考虑到建设周期,自建房舍当然不如买现成的来得快。因此张金宝提出的方向,便是适合改造成书院的现成宅院。至于是不是在广州城内,那倒不是必要条件了,反正琼西书院也没在儋州城里,对分院自然也不必有太高的要求。
按照张金宝所提的要求,李奈安排的向导便带着他们一行人去看城内外几处正在出售中的大宅。
张金宝走出大门,有些恋恋不舍地回头看了一眼这处宅院,这地方据说是以前某任知府的宅邸,四进的院子还带东西跨院,面积和硬件都完全符合张金宝的设想,而且这院子的建筑用料都是上等好料,庭院的布置也颇有匠心,地段位于城内僻静的富人区,让人几乎挑不出什么毛病。
唯一的问题,就是太贵了。卖家要价十二万两白银,而且是不二价,这个数字直接劝退了有心将这里纳入候选地点张金宝。他所能接受的心理价位要远远低于这个数目,相差太大以至于连还价的必要都没有了。
“房是好房,这价可不是什么好价”张金宝苦笑着对向导说道:“要是在儋州,就算是买地加上盖房,总共都用不了这么多钱啊!”
这向导名叫甘韦,土生土长的广州本地人,闻言笑着应道:“张爷有所不知,广州城里的大宅,如今能买到的已经越来越少,物以稀为贵,这价钱自然也就起来了。您还别觉得今天这喊价高,要是您再过个三五七天来,或许又得涨个万把两银子,又或许已经被别家给买下了。”
张金宝听了之后也颇有些好奇,便又追问道:“广州城里的宅子为何会如此紧俏?”
甘韦应道:“这些年广州的商人都在跟海汉国做买卖,钱来得快,有钱了自然是买房买地,加上还有很多海汉商人也跑来广州买房,水涨船高就把价钱给抬起来了。您要早个三五年来,可能只要如今一半的价钱就能成交,但当下买房的比卖房的多,人家自然是咬死了高价不会松口。”
张金宝哑然失笑道:“那照这么说起来,这广州城的房价暴涨,倒是跟海汉脱不了干系!”
甘韦没有正面回应张金宝的说法,但还是给出了自己的证据:“张爷,不瞒您说,最近这几年小人牵线成交的几套房产,超过一半都是海汉人买下的。远的不说,驻广办那几位大人,可不是个个都在城里有一套宅子?价格可也一点都不便宜”
张金宝听这家伙议论驻广办的海汉官员,他可不敢随意接这话茬,只能干咳了一声道:“这些官员常驻广州,在本地购置房产,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