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因为我善(2 / 3)

这样的。

因为如今朝堂上都承认余令是一个读书人,不承认他是一个领兵的将领。

如今,自己等人成了下属……

房正是户部的是一文吏,举人出身,使了钱和靠着祖上的关系才在户部里混了一个闲职,跑腿是他的主要工作内容。

冬日给火盆加炭,平日给堂官添茶倒水。

因为他不善言辞,在全体同仁的“举荐”下他成了代户部尚书余令的文吏。

房正知道,他成了“替死鬼”!

房正知道,这群人害怕余令。

房正还知道,余令在户部干不长,按照朝廷的惯例,说不定在某个时候余令就被调走了。

余令这样的应该去兵部,去平叛。

听到马蹄声,房正抬起头。

看了一眼余令,房正觉得自己想的有点多,他以为余令是一个虬髯壮汉,没想到却和自己想的不一样。

房正觉得余令挺秀气的。

“大人把马交给我就行了!”

“贵姓?”

房正惶恐道:“回大人,小的房正,字方正!”

余令一边跨过门槛,一边打量着户部,一边回到:

“好名字,好字,朗朗上口,我记住你了!”

房正更加的惶恐!

“这是小人的荣幸!”

“喊人吧,大家刚好见一面,我给大家说点事!”

“是!”

随着余令的到来,户部的官吏全都跑了出来,按照官职的大小站好,前来迎接余令这个新上官。

这个时候没有人敢轻视余令是一个空降的上官。

所有人都很清楚,哪怕余令不是从户部体系里升上来的。

可余令的话却能轻易的决定他们的去留,甚至生死。

可这群人哪里知道,余令这次就是来清理户部的。

这是那天和皇帝闲聊的时候已经约定好的,皇帝要掌握财权。

既然如此,户部这群人要腾位子,让后面的人上。

后面的人自然是从今年的进士里选。

虽然进士里的人也不一定是心向朝廷,肯定还是南人居多。

可再怎么样,也比现在的户部这群人强。

这群人已经“倚老卖老”了!

只要有新人到他们就拼命的使唤新人。

脏活,累活,得罪人的活全部安排给新人,把新人折腾走了他们还会得意的说胜利了。

这些苟且勾当,余令都知道。

在东厂干活的那段日子,余令把这些当小说来看。

那可是真的长见识,开眼界,看得余令废寝忘食。

原先余令以为书吏架空主官是鬼扯。

等看到这些后,余令觉得官场里都是高手。

书吏拿权最简单的法子就是写又臭又长的报告,让你不想看。

他们不是一个人这么写,是一群人都这么写。

主官精力有限,真要认真的看,时间全部耗费在这上面了。

你在这上面耗费的时间越长,

你要不想看,可事情得做啊,你只能让小吏来决策总结出来给你。

这群人改一个关键点,避重就轻说一件事,主管发现都发现不了。

最无解的是最后执行权也还是他们。

地方贪污成风,很大原因就是这群人。

地方官员有替换制度,文吏不属于官员他们不替换且和地方的大户早都联合到了一起。

不是世袭……

他们硬是干出了世袭味道来,父传子,子传子……

所以,衙门里就会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今年衙役叫李四,明年叫李小四,后年叫李四小......

名字一年一换,人还是那个人。

......

户部堂官的官印又大又好看,收回目光,望着眼前密密麻麻的小吏和泾渭分明的几位员外郎和郎中!

官少,胥吏多。

“我听说官场难以立足,文吏一职好多都是使了钱,托了关系才进来的,因为俸禄低,所以搞钱才是很多人目标!”

众人闻言心里咯噔一下。

人的名,树的影,新官上任不认识官吏,一上来就要上眼药。

这口气,怕是要新官上任三把火吧!

余令笑了笑,继续道:

“诸位,别忘了我先前在东厂干过,而且在长安我也是地方主官,以小见大,你们是什么样子,我心里清楚!”

余令没有恐吓,只是在讲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