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4章 运筹帷幄(上)(1 / 2)

一夜无话,第二天,东京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第一手术区。

这里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弥漫着一种近乎实质的凝重感。

巨大的环形观摩室内,早已座无虚席,后排和过道甚至挤满了站立的人群。

来自R国各大医院的顶尖专家、学科带头人几乎齐聚于此,甚至还有一些得到风声从欧美、东南亚赶来的学者。

所有人的目光,如同探照灯般,聚焦在下方那个亮如白昼、纤尘不染的手术室内。

今天,是华夏代表团来R国之后的首秀。

第一台手术,由何永华主刀的“右心室双出口合并肺动脉狭窄”幼儿心脏矫治术。

之前R国专家石井良介做的也是幼儿手术,患者和何永华这一次主刀的患儿年龄差不多。

患儿仅有两岁,体重不到十公斤,那颗稚嫩的心脏却承载着极其复杂的先天畸形。

手术难度本就极高,加之患儿体积小、体质弱,其风险相较于石井良介之前那台,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石井良介本人也端坐在观摩室内,面色复杂难明。

他既想亲眼看看华夏团队如何破解这个连他都感到棘手的难题,内心深处又隐隐期盼对方也会遭遇挫折,哪怕只是一点,也能让他挽回些许颜面,求得一丝心理平衡。

手术室内,何永华立于主刀位,他的团队成员各就各位,眼神专注。

陈阳则站在何永华的边上,明显担任的是技术指导。

“竟然不是陈博士主刀?”

一时间,观摩室的一些R国专家惊讶不已。

不少人都以为这次的手术会是陈阳主刀,却没想到主刀的竟然是何永华。

很显然,陈阳是打算告诉小日子,华夏并不仅仅只有他一位医生,其他人水平同样不差。

“开始。”何永华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杂念,沉稳下令。

手术刀沿着预定的划线精准落下,建立体外循环……每一步都如同精密的机械运转,沉稳而有序。

何永华之前可是协和医院心胸外科的主任医师,其基本功之扎实,令人叹服。

然而,当患儿那颗小小的心脏完全暴露在视野中,其内部错综复杂、远超影像显示的畸形结构呈现在众人面前时,观摩室内还是不可避免响起了一片压抑着的低呼与抽气声。

冠状动脉走行异常扭曲,可供构建心内隧道的空间狭小得令人绝望。

石井良介的嘴角,微不可察地牵动了一下,一丝难以察觉的弧度悄然浮现,他知道,真正的考验,现在才刚开始。

何永华的动作明显慢了下来,他小心翼翼地探查着,试图在荆棘中寻找到一条可行的路径。

无影灯下,细密的汗珠开始在他的额角鬓边凝聚。

“何主任,”

就在这关键时分,陈阳的声音在边上响起:“不要被表面的复杂结构迷惑,注意观察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与圆锥支形成的那个狭小夹角区域,仔细分离,那里存在一个潜在的‘安全窗’。”

陈阳的声音仿佛带着一种奇特的魔力,何永华精神陡然一振,毫不犹豫地按照提示,将操作聚焦于那个细微的区域。

器械在指尖稳定地移动,果然!在那些盘根错节的血管与心肌的掩映之下,一个极其隐蔽但确实存在的、毫厘之间的间隙,被他小心翼翼地分离了出来!

“利用这个窗口,先行建立心外管道,减轻右心室的高负荷,再回头处理心内结构。”

陈阳的声音再次响起,精准而及时:“注意管道放置的角度,避免成角或扭曲,影响远期通畅率。”

何永华心领神会,手下动作瞬间变得流畅而笃定。

他果断放弃了原本强求一步到位构建心内隧道的冒险方案,转而采用陈阳建议的、更为稳妥且灵巧的“分步走”策略。

观摩室内,专家们的表情从凝重转为惊愕。

“他……他竟然注意到了那个位置?”

“这种极端变异解剖下的‘安全窗’,理论上存在,但实际手术中几乎无法利用!他是怎么仅凭术前影像就预判到的?”

“思路完全变了!但看起来……整体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大大提高了!”

石井良介脸上那丝刚刚浮现的弧度彻底僵住,然后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前所未有的凝重与一丝骇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