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徒回到偏殿,并未急于钻研秘法。
那对他而言,不过是调整归纳自身魂技的小事,近乎本能。
他转而开启了新一轮的武魂研究。
并非林海懈怠修炼,实在是每日增益亦有上限。
而且他刚突破三十级,若立刻投入下一轮苦修,便如同前世那加班归来的社畜,洗漱完毕倒头就睡,睁眼又是劳碌的一天。
没得选就不说了,生活的基础是生存。可林海有得选,又不是没那条件……
生活,需些调剂。夜色初笼,睡意未临,两个人自有些许乐事;若只一人,则快乐加倍。
而林海受限于年岁,有心无力,消遣方式无非那几样:
逗逗小狐狸,给焱换个发型,再就是沉浸于各种研究与学习之中。
悟性超绝,自然任性。
嗯,日后或许还能带老师去神界放羊……
咳!
言归正传。今日,他琢磨的课题是:如何精准判定一名魂师能否成功吸收特定魂环?
林海对此有着清晰的认知:玉小刚那套魂环吸收年限上限的理论,狗屁不通!
原因显而易见:
魂师个体资质、经历悬殊,同等级魂师间,体质、精神力、意志力天差地别。
魂环品质差异巨大,即便是同一年限的魂兽,因种族、死亡方式等不同,其魂环蕴含的戾气与怨念强度迥异。
属性契合度也很重要,武魂与魂环的属性匹配度事关生死,及后续发展。
如水火相冲,强行吸收轻则伤残,重则殒命。
即便属性不冲突,若契合度不足,也必然影响魂师吸收上限,及未来发展。
而且林海坚信,属性不匹配,武魂、魂环属性必然两相消耗。
就如唐三,毒属性魂环必然削弱蓝银草生命属性。反之,武魂的生命属性,也必然削弱毒属性。
此外,前序魂环,特别是上一个魂环的年份积淀,直接构成了后续吸收更高年限魂环的基础与枷锁。
“……”
这诸多变量交织叠加,导致魂师个体所能承受的魂环极限年份,差异极大。
前世,林海也曾苦思过这个问题,然而绞尽脑汁,最终徒劳无功——
似乎除了倚仗某些特殊际遇或“外挂”,根本找不到一个普适而合理的判定依据。
用量化公式?体质、精神力、不同魂兽的特性……这些变量如何转化为可计算的数据?
摸骨探脉,或许能粗略估测一个魂师的吸收潜力,毕竟连骨龄都能探知。但必然不够精准。
就在不久前,林海忆起了前世关于“打针”的那点事:某些药物使用前需做皮试敏检。
这灵光一闪,令他豁然开朗:能否通过魂兽的血液、汁液等组织,进行类似的“能量预适应性测试”?
核心问题在于:同一魂兽,其血液、汁液中所蕴含的能量特质,与最终形成的魂环能量之间,是否存在某种稳定的关联?
若有,一旦破解这种关联,便能为不同魂师匹配特定魂兽魂环的吸收极限提供依据。
再综合考虑魂兽可能出现的死亡方式所带来的怨念波动等因素,适当预留少许年限作为缓冲……
如此操作,是否就能无限逼近不同个体,所能承受的绝对极限年份?
为此,林海已提前差遣人手前往猎魂森林,大量采集目标魂兽的血液、汁液样本。
连金鳄那老头子,和光翎那个老小子都主动前去了。
一个为了回报林海,一个单纯为了玩……
同时搜集详尽的魂兽特性资料,并征调了数名达到魂力临界点的死囚,作为首批“被志愿者”。
按理说,这项研究即便成功,于林海自身,并无裨益——他的道路早已超越凡俗限制。
在他看来,于整个大陆而言,其价值亦颇为有限。
这片大陆上,最不缺的便是知足常乐之人。多少人安于十年第一环、百年第三环、千年第五环的平庸轨迹?
便以秦明为例。此人也算天资不俗,但因史莱克无魂师大赛参赛资格,想必四十级便匆匆毕业。
林海推演其后续:他或会独自闯荡,直至五十级。
届时,或无强力同伴相助猎杀万年魂兽,又不愿回头求助弗兰德等人……又或是短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