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正德篇 第28章 好胆(3 / 4)

的是军改。”谢迁淡淡道,“对于军改,本官仍持原有态度,不改!”

    “本官亦然。”刘健说。

    杨廷和附和点头。

    李青看向李东阳。

    李东阳道:“若是军改是改为募兵制,本官亦觉不妥。”

    “嗯…。”李青抿了口茶,道:“贸然全面改募兵制确为不妥,若是募兵制,府兵制同时进行呢?”

    李青原本也没想着一下子改了。

    那样太冒险了,会打破稳定的格局,万一出现状况……后果不堪设想。

    只是李青没想到,他刚虚晃一枪,朱厚照就跳大跟了。

    “同时进行?”李东阳惊诧。

    “不错!”李青道,“先前在宫里,谢大学士说我大明有百万雄兵,事实嘛……大家心里都有数。”

    谢迁脸上一热,悻悻道:“这话本官承认有失偏颇,可李太师有无想过,若施行两套政策……会给士卒带来强烈落差。”

    李青摇头:“若运作得当,并不会。”

    “如何运作?”

    “结合士卒现有的待遇,在稍稍提高的基础上,作为募兵制的待遇。”李青说。

    刘健果断摇头:“这行不通,且不说这为财政带来的负担,就算提高一部分怕是也没人愿意……”

    他突然不说了。

    李、谢、杨三人,也不禁老脸一红。

    士卒的待遇太差了!

    李青叹道:“所以啊……明军战力才会下滑,若不及时补救,未来会持续下滑。”

    杨廷和讪讪提醒:“现在议的是可行性。”

    “可行的。”李青道,“待遇提高后,定会有人愿意参军。”

    “这么绝对?”

    “当然!”李青笑道,“事实上,大明人口如此庞大,只要待遇说得过去,岂会没人愿意参军?

    奈何在府兵制的限制下,导致许多人想参军却没有条件,若是放开……则就不然了。”

    “财政开支怎么说?”刘健皱眉,“诚然,如今大明府库殷实,本官也不反对在军事上多花费一些,可总要有个限度,大明有无雄师百万且不谈,可大明供养的士卒,可不低于这个数字多少,再加上募兵制度的花费……一年两年倒是无妨,十年、百年呢?”

    “这确是个问题啊!”李东阳也道,“有好就有坏,一旦财政紧张……李太师须知,军队不比其他,官员俸禄可以欠着,军饷却不行,除非到了王朝山穷水尽之时,不然,没有哪朝敢欠士兵军饷。”

    杨廷和道:“在募兵制度下,军队对皇帝本人的忠诚度并不算高,若是欠饷严重,他们就算不敢造反,也难免不会化兵为匪,祸害百姓,一旦失控……后果难料。”

    李青默了下,道:“清理冗员。”

    ‘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