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永乐篇 第142章 不按常理出牌的鞑靼(3 / 4)

析道:“鞑靼夜袭会不会是妄图劫粮烧营,亦或……冲着皇爷爷来的?”

    八千骑兵听起来不多,但真要冷不防冲入明军大营,还真有可能成事。

    “劫营倒还可能,但他们绝不敢冲着朕来。”朱棣平静道,“从上次交手就能看出,鞑靼绝不是莽夫,不会做这样没脑子的事儿。”

    “报——!”

    一个亲兵匆匆上前,隔着轿子奏道:“皇上,斥候兵来报,有近万敌军正在快速接近我军,最多一刻半钟便能杀来。”

    “知道了,”朱棣语气平静,“快速摆上拒马桩,大军进一步收拢,盾牌兵,长矛兵在前,神机营居中,伺机火器反击。”

    “是。”

    朱瞻基担忧道,“皇爷爷,这时间怕是不太够啊。”

    “他们突然杀到,必是疾行而来,战力定会大幅度缩水。”朱棣经验老道,“只要挡住第一波冲势,便可攻守易型。”

    顿了一下,“瞻基,你去督战,切记,不可追击,只需防守住他们攻击便可。”

    “孙儿领旨。”

    朱瞻基拱了拱手,转身跳下马车。

    “这次又是耍什么诡计呢?”朱棣眯着眼,大脑飞速运转。

    李青神色凝重,愈发觉得鞑靼危险。

    上次就是被误导,才让鞑靼做大,这次又是搞不懂鞑靼在做什么,这种隐隐被牵着鼻子走的感觉,着实不好受。

    李青思绪纷飞,却毫无头绪。

    只能把期望寄托在朱棣身上,朱棣虽然没啥文化,但对战争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理解。

    “朕知道了。”朱棣突然开口。

    李青惊喜,脱口道:“是什么?”

    朱棣没解释,而是探出头,朝外面的亲兵道:“传谕:挡住鞑靼第一波进攻后,立即反攻,全力以赴,但不能追击过深。”

    “是,皇上。”亲兵拱手领命。

    朱棣这才重新坐回轿中,解释道:“鞑靼在拖延时间,他们不是冲着朕,目的也不是劫营,而是瓦剌。”

    “劫营只是幌子,只是拖延咱们行军,真实目的是要在朕赶到前,先一步解决瓦剌。”朱棣气笑了,“真他娘的狂妄,这是要打朕的脸啊!”

    “嘶~”李青惊诧道,“他们两面用兵?”

    “有何不可?”朱棣道,“除去这一万骑兵,鞑靼依然能吊打瓦剌,只怕在这支骑兵来之前,他们的主力就去了瓦剌部。”

    李青闻言,立即道:“皇上,大局为重,臣以为……必须要支援瓦剌。”

    汉人支援元人,听起来有些荒谬,但眼下很有必要,李青认真道:“皇上,绝不能让草原统一。”

    “这不用你说。”朱棣点头:“朕虽然一年前还打他们来着,但又怎会不为大局考虑,身为一国之君,岂能这点肚量都没有?

    天亮,拨两万精兵,驰援瓦剌!”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