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了。
他真想来一句:“你们别怕,我是个好人。”
三月中旬织造局便顺利运作,李青上书让朱棣派太监来,而后又带了半个月的太监。
一切步入正轨后,李青并未急着离开,而是拉上三女继续游山玩水。
这个时节,正是风景好的时候,忙完公务的李青彻底玩嗨了,一点儿要回去的意思都没有。
锦衣卫生无可恋的跟着,摊上这么个货,他们是一点脾气都没有。
李青是钦差,是永青侯,他们可不敢提意见,不爽归不爽,但一直尽职尽责。
五月初,终于有人治他了。
朱棣眼瞅着事儿办完了,这厮就是不回来,当即传旨令他即刻回京,不得延误。
锦衣卫听完旨意,差点喜极而泣,仰脸望天,内心高呼:“皇上圣明啊!”
……
五月中旬,李青回到京师,歇息一日后,进宫复命。
御书房。
李青将织造局的事情,详细阐述了一遍,朱棣听的频频点头。
小胖替李青说话道,“父皇,青哥…李卿立了这么大的功,是不是该奖赏啊?”
还得是小胖……李青矜持道:“太子过誉了,食君之禄为君分忧,这些都是臣子的本分。”
“有功还是要赏的。”朱棣笑道,“说吧,想要什么,朕无有不允。”
李青想了想,“要不,给臣放半年假吧?”
“这个……”朱棣轻咳两声,“你换一个,朕无有不允。”
无有不允就是个屁……李青无语:“皇上看着赏吧,臣无有不应。”
“嗨,你这厮……”朱棣正欲发飙,却听小黄门进来禀报:“皇上,解学士、扬修撰、夏尚书……求见。”
朱棣压了压火气,“昂,让他们进来。”
少顷,十余位文臣进来,资格最浅的杨士奇、杨荣,走在后面,抬着一口箱子。
而同为内阁成员的解缙,却自大地走在众人前面,且满脸自豪。
“诸位爱卿,有什么事儿吗?”
解缙一脸喜气,率先拜道:“恭喜皇上,贺喜皇上,书已修成。”
“这么快?”
“这么快?”
李青、朱棣几乎同时出声,皆一脸惊讶。
朱棣此刻心情激荡,也懒得李青计较了,连忙上前打开箱子,看了起来。
片刻后,他缓缓合上,问道:“就这些吗?”
解缙拱了拱手,“皇上英明,都在这儿了。”
他矜持道,“文献大成是臣汇集学者百余人,仿照《韵府群玉》、《回溪史韵》二书体例,历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