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嘉靖篇 第31章 张居正发力(2 / 4)

轶闻。

    朱载坖轻轻捏了捏眉心,面容苦闷。

    朝廷进项越来越多,赤字却越来越大,虽然大地震的余波彻底平息了,私塾建设也进入了后期,财政支出有所降低,可一样是花钱如流水。

    募兵制度下的军饷,西域的扶持,漠北的融合,再加上他这个新帝登基,减了三年的赋税……

    赤字并没有好转,只是赤字增幅没那么夸张了。

    从哪儿弄钱呢?

    朱载坖唯一想到的,也是最切实可行的就是加税。

    问题是登基诏书说好了减税三年,如今不过隆庆元年,如何出尔反尔?

    不由自主的,朱载坖想到了高拱。

    ‘父皇并不反对,永青侯也说有可行性,可又都说要等一个契机,唉,说的轻巧,国帑压力山大啊,真是愁煞了人……’

    朱载坖心累的叹了口气,扬声道:“传谕户部侍郎张居正进宫见朕。”

    张居正刚升任户部侍郎不久,正是干劲儿满满的时候,且他与徐阶的关系,几乎人尽皆知,要加以利用才好……

    朱载坖吁了口气,提起朱笔,批阅奏疏。

    “皇上,张侍郎到了。”

    “宣。”朱载坖放下朱笔,一边酝酿着画大饼的台词……

    少顷,张居正随小太监进来,恭敬行礼:“微臣参见吾皇万岁。”

    “张爱卿免礼。”朱载坖神色温和,呵呵笑道,“久闻张爱卿素神童之称,五岁识字,七岁能通六经大义,十二岁考中秀才,十六岁考中举人,二十三岁考中进士;如此履历,着实不凡,然,仕途却多坎坷,听闻昔年太上皇策问张爱卿之事,朕便知张爱卿才具非凡,如今看来,张爱卿之才,远超朕之所想。”

    朱载坖拿起张居正的奏疏晃了晃,赞道:

    “爱卿疏中所奏字字珠玑,财力即国力之说,朕亦深以为然。”

    说到这儿,朱载坖便不再说了,静等张居正续上他不方便说的话。

    张居正自然不会让皇帝失望,再接到传召之时,他便有了腹稿,忙接言道:“皇上过誉了。”

    略微停顿了下,“皇上圣明,纵观历代王朝兴衰,无不与财力挂钩,列祖列宗爱民如子,太上皇爱民如子,皇上爱民如子,百姓颂之……”

    一大段政治正确之后,张居正话锋一转,道:

    “今之大明富则富矣,然只民富,国却不然,故臣斗胆以为,兼顾富民的同时,亦要考虑富国,臣在户部任职,自当谋其政,臣食君之禄,更要为君分忧。”

    张居正深吸一口气,恭声道:“臣有真心之言上奏!”

    “准奏!”

    “臣以为清丈田亩,刻不容缓。”张居正说道,“臣以为,可先在江南数省试点推行,如:浙江、江苏、安徽、江西。待有了成果,再全面推广。”

    清丈田亩并不是多么高明的谏策,且大明诸多皇帝都推行过,宣宗之前效果不错,宣宗之后,效果也有,却也有限。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