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此心光明(2 / 4)

重要,而不是没有我对你很重要?」

    对李青,他是复杂的。

    有敬畏,有痛恨,想依赖,又想摆脱……

    明面上,李青不恋权,不夺权,甚至连名都可以不要,不要他的钱,也不要他的权;

    实际上,李青那双手一直在拨弄大明风云。

    而他……始终被笼罩在李青的阴影之下,无法摆脱,更无法随心所欲。

    如果可以,他甚至希望李青列出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如此那般,他还能从中找出漏洞,以『合理』的方式来行自己欲行之事;

    可李青并没有。

    没有明晰的标准,便也没了合理规避的可能。

    李青就像悬在头上的一把剑,如附骨之蛆,如影随形,随时可能会因为自己做了某件事,狠狠斩下。

    具体什麽时候,具体因什麽事,他不知道。

    可他知道的是,这一次,真就是离落下最近的一次。

    之后,随着太子日益长大,这把剑的灵敏度还可能会越来越高……

    这让朱厚熜极端愤怒,又无可奈何。

    …

    次日早朝。

    朱厚熜再下中旨,以孝道名义,对没盖棺定论的祭祀制度再做调整,由成祖配享堂祭,并对神位摆放做了微调……

    明堂刚开始建设,献皇帝还未享受到堂祭,成祖也未享受到郊祀,如此,倒也不算朝令夕改。

    群臣颇感意外,毕竟,都知道太宗升为成祖,就是皇帝为了提高祭祀太宗的规格,以空出堂祭的名额祭祀献皇帝。

    皇帝如此,实在让他们费解。

    不管如何,这终究是好事,更符合礼法,群臣自然不会反对,随着一声声的「皇上圣明」,日益僵化的君臣关系,得到了一丝缓和……

    ……

    日子一天天过着……

    朝堂之上,明争暗斗,阵营逐渐清晰丶对立,在皇帝的政治手腕下,维持着表面和谐,一边相对积极,按部就班的推行着国策……

    地方官府,有积极响应,有相对积极,亦有阳奉阴违。

    大富商绅之间,抢占市场,角逐利益,有良性,有恶性;好在有商会的存在,受朝廷监管之下,恶性也还有个限度。

    十成利好的国策,达成率却不足四成,可即便这般,它也在变好。

    朝堂之上,国策稳健推行,地方之上,愈发繁荣。

    新主粮的推广初步取得成效,有朝廷做表率,又有太医院做背书,百姓并不如何抵制。

    让李青意外的是,百姓在保障了基础生活之后,不是立时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而是跳跃性的开始追求精神享受。

    乡镇之上,小茶馆丶草台班子之类带有娱乐性质的产业,逐渐兴起,备受追捧。

    当然,这只局限于江南地域。

    北方如何,李青虽不甚了解,却也知道绝达不到这种程度。

    李青一边为小云诊治,一边教授一众师弟们如何体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