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4章 松绑资本(3 / 4)

调度,积极投入以工代赈的进程中……

    总体来说,大明还是一切向好,根本不似要出现财政危机的样子。

    渐渐地,群臣不得不相信,皇帝好像真没打嘴炮。

    该花的钱一文不少花,都这会儿了,学塾的建立还在继续……

    皇帝太淡定了。

    淡定到让群臣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

    同时,心中也愈发不忿,皇帝御极三十馀年来,到底藏了多少小金库啊?

    二月初,严寒逐渐淡去,春暖缓缓到来。

    朱厚熜终于有了大动作。

    ——给资本松绑!

    准许商会成员在藩属国进行适当的投资,不过,谨慎又贪婪的朱厚熜口子开的并不大,只开启了两项:种桑丶养蚕。

    可即便如此,也让诸多大富垂涎欲滴。

    大明气候恶劣,导致生丝的成本价逐渐走高,大明的人工成本也要高于海外不少,如若可以在海外种桑丶养蚕,那生丝价格起码能低上一倍。

    不仅成本价低了,而且还能扩产,更高效的去赚取西方诸国的银子。

    消息一经传出,诸多大富立时就坐不住了。

    然而,他们突然发现一个悲催又无奈的事实。

    ——自己不是大明商会的成员了。

    事实上,大明商会一个成员都没有,所有人都随着李家撤了资。

    如今政策出来了,他们却没有了享受的资格。

    一个个大腿都拍肿了,一边悔不当初,一边埋怨李信。

    你说你一个武将,跨什麽行,做什麽生意啊?

    这下好了,把俺们全带沟里去了。

    众大富气愤的同时,也不免怀疑,皇帝莫不是恶趣味上来了,故意拿人开涮的吧?

    可很快,他们就意识到并非如此。

    因为李家有了动作。

    永青侯李信做生意不行,脸皮却着实够厚,一听说朝廷新政,立即哼哧哼哧的准备上海量银两,浩浩荡荡地赶赴京师。

    主打一个投资海外什麽的无所谓,主要是想加入商会了。

    保定府沈家与李家上的生意往来最为密切,听说了李家如此,立即有样学样,一口气准备了六百万两银子,火速赶赴京师。

    由于占了地利,沈家比李家到的还早。

    就这,还怕朝廷不收呢。

    经上次撤资一事,朝廷的信誉算是彻底立住了,再加上这诱惑实在是太大,根本无法拒绝。

    李家阵仗实在太大,刚出金陵没多久,就传播开来,随后又听说保定府的沈家更是近水楼台……这谁还能坐得住?

    一个个的立即活动起来,少则数十万,多则上百万,巨富数百万……

    个个争前恐后,生怕去晚了,朝廷就不收了。

    毕竟,朝廷也不差钱儿,大地震如此惨烈,赈济力度如此之大,朝廷都没停了学塾建设,据闻,就连漠北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