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李家进京(2 / 4)

到,还未来得及缓上一口气,李青与朱翊钧便到了。

    刚一到,朱翊钧就迫不及待地投身公务之中,对此地人口,耕地,粮仓,赋税……来了个全方面了解。

    书案上全是帐册,都瞧不见小家伙的人。

    太子不主动问,杨彩自然不好主动给答案,那样反而给人一种心虚之感……

    李青则是老神在在,悠闲地喝着热茶,享受短暂的惬意。

    朱翊钧查了将近一个时辰的帐,心中对这个大明新州府的《西州》有了大致认知……

    见太子查完了帐,杨彩忙上前两步,躬下身,恭请太子示下。

    朱翊钧故作老成的沉吟道:「这一年的赋税,确能满足军需所需花费,不过,年初就收税,百姓可否能够承受?」

    顿了顿,「莫立功心切,如实说。」

    「是!」杨彩斟酌了下措辞,道,「只要让百姓相信这次提前徵收赋税,是太子殿下的意思,就完全没问题。」

    「完全没问题?」

    「完全没问题!」杨彩解释道,「西州人口虽比不上关内的州府,可人口构成却远胜关内,十馀年前的一大波婴儿潮,如今已然参与了劳动,整体抗风险能力非常强。」

    「不瞒太子殿下,西州人口虽不多,且是苦寒之地,但这里的百姓并不穷,甚至,比关内某些地域的百姓还要富足一些。」

    杨彩自得道,「气候恶劣是真,土地贫瘠也是真,然西州并没有明确的地域划分,比关内传统的州府要大太多了,可人口却远远少于关内的州府,再加上人口构成极具朝气,九成九都吃苦耐劳,十馀年的辛勤开垦下来,时下这西州百姓,不至于大鱼大肉,却也都是家家有馀粮。」

    朱翊钧眼神中流露出惊喜,赞赏道:「永青侯看人还是准的!」

    李青:「……」

    杨彩讪笑道:「殿下过誉了,这并非全然是微臣的功劳,更多还是当年的大灾……让百姓有了极其强烈的居安思危之心,故才如此勤劳。」

    朱翊钧缓缓点头,发生在嘉靖三十四年末的大地震,他虽没见过,却也听说过,因为那一场大地震,又给大明不富裕的财政来了个雪上加霜。

    ——父皇没少唠叨!

    「百姓勤劳质朴,也少不了你这个父母官的引导。」朱翊钧清了清嗓子,道,「这里距关内不远,如今也是大明的疆土,杨卿不必有异乡异客之心。」

    「太子殿下说的是,臣一直都将这里视作家乡!」杨彩赶忙附和,心中却泛起了嘀咕……

    却听太子殿下又说:「正所谓虎父无犬子,杨卿对子孙的教育也要重视起来。」

    杨彩呼吸陡然急促起来,当即撩袍拜倒:「臣定会好生教育子孙,不负皇上,不负大明,不负殿下之苦心。」

    世袭罔替啊……杨彩面孔涨红,情难自抑。

    大明有世袭的爵位,也有世袭的官位,不过大多都是开国功臣才能享受到,再之后,就很难很难了。

    尤其是嘉靖朝之后,连皇亲国戚也难以再获得世袭爵位,除非立下军功才行。

    如今这麽一个大饼砸过来,杨彩焉能不激动?

    光宗耀祖!

    封妻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