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无法共情(2 / 4)

p;  他们人刚走,文官们就又拥了上来。

    李青没惯着,对这些人亦没优待,就往门口一蹲,打开油纸包撕下一只鸡腿,津津有味地啃着,丝毫没有开门的意思。

    众人震怒。

    李青不为所动。

    开玩笑,皇帝震怒我都不哄着,你们算哪根葱,就算是老朱,我也不是没硬顶过……李青丝毫不理,甚至还翘起了二郎腿。

    直到王华出场。

    都是人精,他们自然瞧得出,李青对王华的态度很特殊,于是把他拱上前来。

    李青很无奈:「我无意于朝政,你为何老是勉强我呢,令郎之事……他是自愿的啊!」

    「他是被自愿的吧?」

    「……」

    好在,王华只呛了一句,便不再这事上纠缠,转而道:

    「先生虽未有官职在身,可你也明白,大家都明白,只要你想,甚至即便你不想,皇上也会给你官做,圣上如此隆恩,你岂能爱惜自己?」

    顿了顿,「太祖定下祖制,太监不得干政,可今日之朝堂……太监已经开始插手朝政了,列祖列宗的江山社稷,大明百兆生民……岂能让阉宦指手画脚?」

    「天大大事,在君,在臣。可没听说过在太监的啊……」

    王华苦口婆心。

    李青也了解到,文官们为何会有这麽大的反应了,敢情是太监要干政。

    对此,李青并没有大惊小怪。

    他当然知道,相较于文官,太监虽更忠心,却也因自身局限性,并不适合干预朝政。

    宦官当权,弊大于利。

    可他更知道,这所谓的干政,并非真是太监的主张,而是皇帝想假借太监之手,践行自己的治国策略罢了。

    永乐朝的三宝,正统朝的王振,成化朝的汪直,皆是如此。

    有用好的,也有没用好的,客观来说,用太监并非是昏招。

    昔年朱瞻基开内书堂,也正是为了防止外廷势大,架空皇权。

    李青相信这些人中,有真为国着想的心思。可也存着私心,不想话语权旁落。

    太监天然亲近皇帝,皇帝亦然。

    两方若是合作,外臣的话语权会逐渐下滑,直至……彻底沦落为执行部门,只能照本宣科。

    这不符合他们的利益,亦不符合他们的理想。

    客观分析文官,毛病不老少的同时,多数人都还是想做出一番事业的,读书是为了做官,做官是为了名利。

    十年寒窗苦读,没人想着做一个恶官丶奸臣,遗臭万年。

    这就是权力场上的矛盾。

    说起来,大体上都还是想大明公司长长久久的开办下去,皇帝这样想,臣子亦如是。

    可大多时候……说难听点,双方都会觉得对方是SB。

    这是君臣不合的本质,这个问题……无解!

    不同的是,在家天下的权力架构下,皇帝更为纯粹,因为整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