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遇到合适的契机,就能迅速推动大变革,甚至迅速腾飞。
这个优势是大明不具备的。
大明太大了,封建君主制度也存在太久了,诚然,这种制度仍远远领先于海外诸国,可推动大变革的难度也变得很大。
因为大明是有序的,而海外诸国大多是无序的,混乱往往更有利于推动变革。
当然,靠混乱推动变革的代价也很大。
李青不想走那条路,不想经历山河崩碎再破而后立,不过……他对未来依旧充满信心。
全球经济已启动,只要运作得当,大明会以平稳的方式过渡到下一阶段,且在过渡的过程中,还能一直保持领先姿态……
「李先生。」
李青脚步顿了下,扭头看了眼,轻笑道:「是杨大学士啊,边走边聊吧。」
杨一清走上前来,与他并肩而行,「此战之后,边关至少安稳二十年,皇上虽冒险了些,结果却是极好的。」
杨一清面露欣然,道:「中原王朝之患多自北方来,眼下北方不仅威胁不到大明,就连侵扰都做不到,你我能在这个岁数看到这一幕,实乃一大幸事啊!」
「呵呵……听你这话意思,想告老还乡?」
「是有这个打算。」杨一清颔首,「政治上我不如杨廷和,也不喜欢官僚主义那一套,我这个岁数也该退休了,打算过两天舒心日子。」
「可惜了。」
「先生不进入官场,才是可惜。」杨一清道。
李青苦笑轻叹:「其实啊,我一直没有置身事外过。」
杨一清:「?」
「呵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嘛。」李青说道,「进不进官场,跟做不做事没有绝对关系。」
杨一清不认同,不过也没有再劝,都劝那麽多次了,若能成早就成了。
「本官要回京师了。」杨一清道,「皇帝离京过久终不利于朝政,皇上最听先生的劝,还望早日劝得他回京才好。」
李青含笑点头:「放心,不会太久的,可这一时半会儿……我也没办法让他回去。」
其实有办法,硬绑回去就是了,只是李青觉得于朱厚照来说,有些残忍了。
小皇帝确是苦楚,难得出来一次,让他放松一下也好,不然,那颗躁动的心会一直躁动下去。
「好吧…。」杨一清苦笑笑,「但愿他别越玩越疯才好。」
「有我看着呢,不必过于担心。」李青宽慰,继而问,「对了,士卒们的伤残安置问题,皇上可有与你说?」
「嗯,这个设想不错,是先生提出来的吧?」
李青不置可否,问:「你可有具体细化的建议?」
「先生可与皇上丶王总兵详谈。」杨一清沉吟道,「我对大同并不算熟悉,具体如何规划丶安排,王总兵最有发言权。我现在是内阁大学士,可不是边镇总兵,不宜过于插手军务。」
「嗯,也好。」
又走了一阵儿,杨一清有些忸怩的说:「先生,可否帮我个忙?」
「你说。」李青微笑点头。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