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嘉靖篇 第82章 事上练(3 / 4)

bsp; “……”

    场面寂静,无一人举手。

    选后者的监生,只是想标新立异,根本没想过理论支撑,再加上刚才那位监生的优异表现,谁也没信心能辩赢。

    说的好,说的对,说的大家都认可,才是人前显圣,否则,便是当众出丑。

    赵贞吉鼓励了好一阵儿,仍是没人站出来,只好作罢。

    “诸位同学还是太谦虚了。”赵贞吉给了选择后者的学子一个台阶,接着说道,“诸位同学都是饱读诗书,单论学问,我这个老师也不比你们强多少,不过,到底年长你们许多岁,见过的风景比你们多一些,诸位可愿听一听不同的见解?”

    赵贞吉之前的铺垫在此刻发挥效果,诸学子不再有逆反心理,也没了主观偏见。

    “还是那句话,诸位同学若觉我这个老师讲的不对,随时可以提出质疑。”赵贞吉说道,“接下来,我会以心学思想,去阐述观点,非是贬谁,或是捧谁。”

    监生们轻轻点头。

    见学子们不再情绪化,理智客观占据上风,赵贞吉稍稍松了口气,开启正式讲学:

    “新民也好,亲民也好,最终只为作新民。看似殊途同归,实则区别很大,朱夫子的‘作’,是先革新自己,再以革新之后的自己,去革新民众。适才那位同学讲的很好,在此我就不多作阐述了。接下来是王阳明的观点……”

    “阳明的‘作’不是上位者去革新下位者,不是先革新自己,再以自己的标准去革新民众,而是以融入其中去引导。”

    “那么问题来了,如若不先革新自己,又如何革新民众呢?”

    “阳明的答案是,革新自己本质上是将自己和民众区分开来,这是不对的,心学的思想主张是革新自己和革新民众是一个整体,不存在先后,更不能区分。”

    赵贞吉说道:“若想明白阳明先生何以如此,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叫革新自己,是读一本书,十本书,百本书……将古之圣贤学说融会贯通,还是以圣人为标准严于律己,以君子之品格完善己身?”

    “革新自己是什么?是准备!”

    “纵是一日读一本书,人之一生可能读完所有书籍?君子品格高尚,可这个高尚,从无固定的标准,无论再高,都还可以更高。因此,只要执着于准备,那便会一直准备着,这何尝不是一种逃避,一种怯懦……自我革新这个过程,又何尝不是闭门造车?”

    “当你生出‘准备好才能去做’的心理,你就永远准备不好,因为你永远无法完美。”

    “这么说,诸位同学或许觉得王阳明是在偷换概念,以否定自我革新式的新民,来支持驱动内在式的亲民。”

    赵贞吉说道:“那么我们再作假设,假使你跳过了‘准备不好’这个阶段,以革新之后的自己去引导民众,这时,你就会发现,革新的只是你自己,你已脱离了民众,你的准备全然无用。因为你以为的只是你以为。”

    这时,早前那个‘刺头’,再次充当显眼包。

    “赵老师,您说了这么多,还是没说‘不革新自己,如何革新别人’的理论基础。”

    “这位同学问的好,这便是我接下来要讲的内容。”

    赵贞吉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