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弘治篇 第9章 宁王府的少年(2 / 4)

    “嗯,好。”李青还礼,“告辞。”

    “李道友慢走。”

    ~

    “先生,我跟你商量个事儿呗?”王守仁赶着马车,一边朝车内说。

    “啥事儿?”

    “你不是武当山的道士吗,那个…你能不能帮我写个举荐信……”

    “啪~!”

    “哎呦……皇爷,你听我说完成不?”

    朱见深冷哼道:“死了这条心吧,我是不会让你做道士的。”

    “我不做道士,就记个名。”王守仁委屈道,“备战乡试的同时,顺便学一学道,这都不行吗?”

    “不行!”

    朱见深决绝而冷漠,“三心二意岂能做的好事情?枉你读了那么多圣贤书,却不想着报效朝廷,做什么道士?

    孟子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李青也是道士,可他要是整日待在山上,大明何以……”

    他倏地住口,意识到失言了。

    王守仁却来了劲儿,“皇爷,您继续说。”

    “你让我说我就说?那我岂不是很没面子!”朱见深冷哼:“再提做道士的事儿,我大耳刮子抽你。”

    “……皇爷,李青和大明有什么关系啊?”王守仁问。

    “道上的事儿少打听!”

    “……说说呗,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当聊天解闷儿了。”

    朱见深呵呵道:“大耳刮子抽你,也能解闷儿。”

    他知道他讲不过王守仁,毕竟连李青都不是对手,索性直接耍‘拳头’,以武力镇压。

    王守仁很无奈,他面对的可不是兵痞,而是大明太上皇,人家不讲理,他没有丝毫办法。

    在这个皇权至上的时代,皇帝的话就是‘理’,这点,早已深入人心,王守仁亦不能免俗。

    天地君亲师,君犹在亲之上,王守仁如何辩驳?只能乖乖闭嘴。

    呼~终于清净了……朱见深松了口气。

    …

    ~

    四月初,立夏。

    三人来到南昌。

    李青将赶马车的重任,交给了王守仁,他可不认识去王守仁老丈人家的路。

    其实王守仁也不认路,他又没来过,只能先找南昌最大的标志性建筑。

    ——宁王府。

    他父亲说,从宁王府沿着主路向北,行大约二十里,左拐,再行个七八里,就到他准丈人家了……

    这个好打听,南昌百姓很多人都知道宁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