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嘉靖篇 第229章 先改变自己(2 / 4)

    少顷,院门打开,一个中年妇人探出头,刚欲习惯性的问询儿子今日功课,见儿子身边的年轻人,不由一怔。

    “娘,这位是……”海瑞突然想起,自己还未询问人家名字,不禁有些尴尬。

    李青自我介绍:“我叫李青,木子李,青山的青。”

    妇人似乎不太喜欢儿子结交陌生人,却也没多说什么,秉承着来者是客,请李青进门。

    一边埋怨儿子带朋友回家,不提前打个招呼。

    李青一向脸皮厚,也不觉不好意思,还有些自来熟。

    海家是标准的农家房舍,院子比周围要稍稍大一些,房子用料也要足一些,比村里多数人家条件要好上不少。

    不过,跟‘富’字不沾边。

    客堂,海瑞邀李青落座,接着,去东厨加餐。

    李青闲着也是闲着,便礼节性的与海母聊一些家长里短。

    见他言谈举止,儒雅从容,像是个读书人,海母的顾虑渐渐打消,态度也亲近不少,话匣子逐渐打开。

    “小李你是金陵人?”

    “嗯。”李青点头道,“闲来无事,静极思动,便想着走一走大明的大好河山,一路行来,获益匪浅啊。”

    海母疑惑问:“你这个年龄,不备科考吗?”

    “行万里路,不亚于读万卷书,书我已读了很多,民间疾苦却没怎么体味过,想补足一下。”李青笑道,“我还年轻,不急。”

    海母轻轻点头,说道:“你家里人可真开明。”

    李青理解海母的意思,却也不好道明实情,只是说:“如若不能体察民间疾苦,他日科举做官,又如何能为百姓谋福祉?”

    “李公子这话,字字珠玑。”海瑞端着一碟炒鸡蛋,一碟青菜走进来,放在桌上,趁这间隙,对母亲解释道,“娘,这公子出身富贵,路过此地,见镇上学塾教育贫瘠,欲资助一千两纹银。”

    “多少?一,一千两?”海母大为吃惊。

    非是她以貌取人,李青这身打扮,怎么也不像能拿出一千两银子的人,一千文还差不多。

    “就是一千两。”海瑞说。

    李青呵呵笑道:“我家境还算殷实,于我而言,这不算什么,家有余财,资助一下也是应该。”

    “这也……”海母还是难以平复,“非是老婆子多嘴,你这样做你家人不会……”

    “我家里经营着海上贸易,也算得上日进斗金。”李青解释说。

    “这样啊……”海母略微释然,大明开海百余年,海上贸易自然人尽皆知,也都知道很赚钱。

    不过,如此富仁之人,却是太少见了。

    “原来小公子竟如此富贵……”

    再看李青,虽是粗布麻衣,面上也满是灰气,可仍难掩白皙的皮肤,俊雅的五官,尤其是眉宇间的富贵之气……

    怎么看都是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