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嘉靖篇 第93章 ‘病入膏肓’(2 / 4)

p;   杨一清望着前方的工部衙役,白眉微微皱起,碍于张璁、桂萼已然上前,他不好一起跟上,便搀扶着谢迁往里面的文华殿走。

    ……

    朱厚熜在文华门建国师殿的事,才一日功夫便传的沸沸扬扬,群臣得悉无不震怒。

    如今的内阁俨然是文官的最高圣地,岂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进的?

    什么时候一个道教掌门,也能冠冕堂皇的步入政治中心所在了?

    这不是……国将不国了嘛!

    连九十好几的刘健都被惊动了。

    对此,朱厚熜的解释是——国师殿是朕用来和内阁大学士商讨国事的地方!

    闻言,诸大佬自动脑补——皇帝是为了面子,故才如此。

    毕竟,有些事不好在朝堂上拿出来。

    细一思量,觉得这样也挺好,无形中又将内阁的地位抬高一大截儿,六部尚书心中多少有些不是滋味儿,奈何阁部之争早在弘治朝就定了调子,又两朝下来,六部俨然支棱不起来了。

    幸赖,如今的内阁大学士,多是从六部大员之中挑选,倒也不是很难接受。

    这件事并没造成多大风波,短暂的错愕之后,大家便又将注意力集中在改制革新上。

    权力场素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没有什么绝对的秘密。

    主流的守旧派官员早已做好了准备,就等着小皇帝出招了。

    朱厚熜也没让他们久等,晚秋未完,便将《一条鞭法》正式搬上朝堂……

    结果可想而知。

    有人赞成,有人反对。

    支持的人不足三成,几乎都是以张璁、桂萼为首的大礼重议支持者。

    可也有超出守旧派官员预想的重量级人物发声支持!

    比如谢迁。

    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这句在弘治朝盛极一时的评语,放之今时,依旧有效!

    谢迁如今耳也聋,眼也花,可却不影响说话,相反,耳背反而成了他的优势。

    老家伙的倒戈如晴天霹雳,主流守旧派只觉天都塌了。

    费劲巴拉的促请皇帝请你回来,你给我们来这套?

    奈何,谢迁的资历太老,又过于德高望重,在这位面前,他们这些晚辈后生还真不好如何。

    所幸,还有一个重量级人物。

    于是乎,缠绵床榻的刘健愣是被拉到了朝堂上,与昔日老友对垒。

    刘断vS谢侃侃,

    其精彩程度,惹得李青都变勤快了,整日前来吃瓜……

    群臣亦是直呼过瘾。

    然,他们却都忽略了,两个老家伙的深刻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