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海场为水源池塘,面积约80平方米,依山修筑,源头围护其中,秒流时四立方米,灌溉十余万亩粮田。池前有分水亭。亭下用铁柱分隔十孔,是当年洪洞、赵城两县分水的交界处,南三北七,实测流量相近,这是历史上解决两县争水纠纷的遗迹。碑亭内碑文记载分水情况,碑阴刻分水图。解放后成立专门机构,水源得到合理使用。
广胜寺现存飞虹塔琉璃塔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是全国最精美、保存最完好的琉璃塔。早期我们熟知的83版《西游记》中那集《扫塔辨奇冤》正是取景于此神塔。飞虹塔屹立于山门的正面,呈八角形共13层,塔身高47.31米。塔身由青砖砌成,各层皆有出檐。 全身用黄、绿、蓝三彩琉璃装饰,一二三层最为精致,檐下有斗拱、倚柱、佛像、菩萨、金刚、花卉、盘龙、鸟兽等各种构件和图案,捏制精巧,彩绘鲜丽,至今色泽如新。檐角均挂有风铎,微风吹拂下能发出悦耳的铃声。塔顶建有铁制法轮,中镶风磨铜塔刹,约重67.2市斤。塔中空,有踏道翻转,可攀登而上,设计十分巧妙,为我国琉璃塔中的代表作。清康熙三十四年临汾盆地八级地震,此塔安然无恙。能够保存如此完整、精美的琉璃塔,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广胜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着名的佛教圣地,多年来他们始终坚持景区开发和文物保护并重的原则,加大对全寺的开发保护力度,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广胜寺的11座殿堂中,属于中国四大名塔之一的飞虹塔是最为核心的建筑,始建于东汉,高47米,共13层,塔的外表全部镶嵌着琉璃构件,一层一组图案,形式多样、色彩绚丽,居全国的琉璃塔之首,璀璨夺目的飞虹宝塔和举世无双的《赵城金藏》以及全国最早、最大的元代戏剧壁画等珍贵文物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游人前来旅游观赏作为同故宫博物院同年列入的全国首批重点保护文物。
全国的佛教寺院成千上万,这座佛寺早在八百多年前即元世祖中统二年,就供养有一部《金代大藏经》简称《金藏》,因广胜寺原属赵城县,故定名《赵城金藏》。洪洞广胜寺却着称全国,闻名世界。
高僧范成和尚到广胜寺,在藏经柜中发现了这部尘封了几百年的金代大藏经,但此时的《赵城金藏》只剩下5000多卷,尽管如此,依旧引起世界轰动。
广胜寺爱国僧人与当时爱国军队共同谱写了一曲保护《赵城金藏》可歌可泣的壮歌,,将《赵城金藏》护送至安全区。《赵城金藏》即现在《中华大藏经》之底本,具有极高的艺术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