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出游(洛邑)(2 / 3)

宿缘之命运 归之云 2359 字 5天前

/p>

状元塔位于洛邑古城内的文峰塔,又称状元塔,塔内供奉着文曲星和魁星,自古有“天上文曲星,人间状元郎”和“魁星点状元”的传说,古人建造此塔有企盼洛阳文化繁荣、人才辈出之意。

状元桥位于文峰塔旁有一座状元桥,从该桥走过有“顺顺利利通过考试、学习工作步步高升”的寓意。

文峰塔非遗文化产业园,坐落于老城区洛邑古城内,占地0.047平方千米,园区以唐代新潭、宋代文峰塔、金代城墙为地标,共10个主题场景。 产业园以明清建筑风格为主基调,是集文化、旅游、商业、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园区复古建筑全部使用砖木结构,并且大量使用从各地回收来的古砖块进行建造。 此外,园区还举行“非遗文化节”,以“非遗百展”为主题举办各种非遗展览。

老城东南隅的四眼井,在清《河南通志》卷五十二中,称郏鄏井、武库井。西周时,周公营建的洛邑,位于瀍河两岸。在瀍河两岸发现了大量的西周墓葬和规模宏大的官营铸铜手工业作坊遗址。老城东南隅在西周洛邑城中,郏鄏井就是在公元前11世纪开凿的,至今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是洛城的重要标志。

妥灵宫位于老城区东南隅文明街东端,是曹操祭祀关羽之所。曹操在这里建寿亭侯祠,又称关公庙。该庙历代重修,先后被称为武安王庙、关帝庙,清乾隆皇帝定名为妥灵宫。妥灵宫是最早的关公祭祀建筑群,被称为“天下第一关帝庙”。

新潭遗址是武则天时挖凿,洛阳通济渠水路异常繁荣,为疏通河道拥堵,武则天命人在皇城东城的东南方向,挖了一个大水坑,这就是新潭。它南接通济渠,东接瀍河,为来洛舟船提供了一个可以停靠、装卸、交易的大港湾。武则天开新潭,毁掉了立德、归仁两坊南侧的一部分,以里坊长度450米计算,新潭东西长应千米以上,整体形状并不规则。从五代到北宋,新潭被逐渐损毁荒废,至金后基本不存在。 开元年间进士的王泠然在《新潭赋》中称“由其地势多美,所以潭名永新”,道出了新潭之名的由来。 近年洛阳新潭等项目列入“大运河重要文物系统性保护项目”。

文庙位于老城区文明街,始建于金元时期,是供奉和祭奠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地方,也是府学所在地。唐玄宗于唐开元二十七年封孔子为“文宣王”,孔庙因此被称为“文宣王庙”,明以后则改称“文庙”。河南府文庙现存建筑坐北朝南,布局规整,层次分明,为传统的宫殿式建筑。

金元故城遗址位于老城区,金以洛城为中京,在隋唐洛阳城东城的遗址上另筑了一座新城。这座新城历经金、元、明、清四代。金洛阳城为中京,是金正大初年在北宋初王曾判任河南知府时所筑的城基上重建的。北宋之后,洛城在历史上的地位因政治、军事中心的转移,地位逐渐衰落。洛城,是在金元洛阳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近年在老城区东南隅开展考古发掘工作,发掘面积4000平方米。发掘区内清理出金元明清洛阳城的东城墙与南城墙,并基本上获取洛阳金元故城遗址东南方向的范围和城墙走向。取得较为科学的考古实物资料,城墙遗址出土遗物主要是砖等建筑材料,另外还出土少量日用陶瓷器。

洛邑古城汇聚众多非遗项目,涵盖传统音乐、传统美术、传统医药、曲艺民俗等多个领域,有国家、省、市级200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业态,例如唐三彩、泥咕咕、孔家钧窑、叶雕、汝阳刘毛笔、秦氏绢艺、皮雕等。

唐三彩,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其中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有的瓷器上虽然只有上述色彩中的一种或两种,但是人们也将其统称为唐三彩。唐三彩因最早、最多出土于洛阳,亦有“洛阳唐三彩”之称。 [7盛唐三彩文化,揉黄嵌碧白,非遗地址位于唐宝斋。

洛阳宫灯始于东汉、盛于隋唐的洛阳宫灯, 开国大典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的宫灯,就是出自洛阳宫灯制作大师王福信之手。 非遗地址位于宫灯巷。

“米雕第一人”——闫交生,足足114字的《沁园春·雪》、人物肖像、花鸟鱼虫、大好山河,都被他雕刻在米粒之上。 闫交生曾创作过不少奥运主题的米雕作品。

面塑是一种民间传统手艺,起源于秦汉, [72]以面为材,人神志怪,花鸟鱼虫,指尖上的艺术。地位于:艺境阁。

毛笔“活化石”汝阳刘。一支毛笔制作完要经历分毛、脱脂、去绒、装毛、齐毛等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