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撤兵 不和谈(2 / 2)

p>

光是他这一支官军,就有三万大军,虽然並不是全都集中到了托木斯克要塞,但沿途的到底是小数量,大数量的骑兵单位、精锐战兵,到底是集中到了沙俄边外。

这些人让明朝的损耗相当大,兵部很难说视若无睹,这些人太远了,再加上贺虎臣,这笔费比之前还要贵!

孙传庭不能说一直就无视兵部的减负要求,也是顺应兵部的回执疏言,將兵力布置收缩回来,

把兵压到了哈萨克汗国的东部边睡。

这样他既能减少大量的运粮费,又不至於再闹出什么乱子。

朝廷怎么说,封疆大吏也是要听调令来办事的,孙传庭可以特殊,是因为皇帝的信任。

抽调兵马回来,也不商量和谈,这倒是皇帝自己提的。

和谈

皇帝可以让明朝和莫臥儿这种南洋大帝国谈个和议,纯属是因为莫臥儿的体量摆在那,是个不容忽视的存在,饭要一口一口吃,吃多了容易撑,这是一种现实考虑。

而哈萨克汗国

仅仅是因为大明现在缺点钱,否则皇帝忍著內帑都够撑著打下去了。

大明朝不是打不贏哈萨克乃至加上准噶尔的,这些都是地广人稀的中亚小汗国而已,

不和谈,但不接著打大仗,允许保留一部分官军,其他军马从准噶尔和哈萨克那抽调回来,减少行粮和高额贴补的军费用,这是大明需要的。

相对来说,孙传庭是挺遗憾的,这一趟拿到的东西相比起打漠北或者打八旗,少太多了。

明朝在这场战事中,得到的最多就是土地,一望无垠、无边无际的流动性沙漠,此外就是几万匹的西域马,这些大马体格健硕,肩高要比草原马高很多,倒是笔不小的收穫。

明军除李定国和吴三桂一路之外,其他官军则撤回明朝或者漠南,这一轮的征战就算是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