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替杨嗣昌开脱的君臣谈话
烧杀十万,兵临江户!
密疏中详述了杨嗣昌炮舰直抵江户,令德川家光前往接詔,但德川幕府介於萨摩藩战事,唯恐朝廷的杨嗣昌会藉机扣人,在他拒绝之后,杨嗣昌隨即便让炮舰横连封闭江户湾,並且千炮齐发,
用燃烧石漆的炮弹,烧掉了半座江户城。
这一份密疏,用词写实,颇有几分可怖,毕竟锦衣卫要就实书写,用词无非就是白话为主,如何焚化城郭的悲惨,写的太过实在了。
朱由检看的都有些生理不適,有种在看西游记狮驼岭的既视感。
这事情发生的太过突然,谁都不会想到事態突然就这么恶化了,而且可以说和朱由检脱不了干係,毕竟要说到根处,东洋巡抚杨嗣昌的职务都是朱由检给的。
朱由检面色铁青,愤怒的低声提醒道:“朕怎么记得,杨嗣昌与朕说的是震,而非攻打,本兵,朕所言不错吧”
“这—
洪承畴有些短暂的迟疑,很快就答道:“回陛下!此事恐怕內有隱情。”
“哦”
皇帝扬了扬手中奏疏,余怒未消,甚至於更增长三分,喝问道:“或有隱情也就是说锦衣卫的密呈奏疏有误”
“可是本兵可知,这份密呈疏言,是拿十三个大明锦衣密探的性命换得来的,江户一共五十几人的锦衣密探,他杨嗣昌一把火给朕烧死了十三个!”
“好一个杨嗣昌!朕信他、用他,却在此处给朕惹下大祸!”
“真是好大的胆子!竟然还有人敢学袁崇焕来骗朕,好啊,好!”
骂声不断,皇帝愤怒无比。
倭国对於大明来说,是稳定明藩体系非常关键的一国,对於皇帝来说,要在东西两个方向进行战略的布局,倭国必须要稳定在明朝手中。
因为倭国日本有每年四五十吨的金银,稳定的出口到明朝,稳定明朝的金银流入贸易。
因为倭国是皇帝用来惆嚇其他明藩小国的重要棋子,比方说向来对明朝有逆反心態的朝鲜,倭国在明朝手上就变得很关键。
朝鲜人很怕倭国人,李氏朝鲜自从壬辰倭乱之后,就已经是被倭国打断了脊梁骨,而倭国进入明藩体系,对朝鲜人来说意义深远。
现在倭国直接被杨嗣昌搞得从不大听话的小弟,变成有血海深仇的敌国,皇帝的算盘被搅的乱七八糟,他如何能不愤怒。
而这样的愤怒,洪承畴看在眼中,即便再如何想要缩头缩脑,也是站了出来,主动进言道:“陛下,臣以为倭国於萨摩藩、琉球一事上虽然有动作,但对於我大明的要求一向都是阴奉阳违,却是事实。”
“在萨摩藩侵略琉球时,德川幕府可有干涉阻拦”
“若为內藩,却在狼顾同宗主国魔下的兄弟之邦,竟然不做丝毫的阻止,反而在我大明出兵之后,要求宗主停止进攻自己的內藩,臣以为,应该视作越之过。”
洪承畴能言善道,他一开始就只旁说倭国之责,並没有提到杨嗣昌,思维非常活跃,一下子顛倒了是非,將锅一甩甩到了德川家的头上。
而对面的崇禎皇帝,朱由检將洪承畴的言论看在眼中,虽然心中也有所明悟,但还是对其所说的,好像、似乎、感觉確实是这么回事洪承畴並没止住,而是选择继续开口,道:“普通越之责,若是欺君,只重重惩戒其主德川家光即可,陛下也有意如此,便接受杨嗣昌所言的威镊传旨。”
“然而眼下,事情突兀的被杨嗣昌大做文章,难道陛下就要让阁臣杨嗣昌背上欺君之罪,处以刑斩吗”
“陛下!臣倒是以为,倭国之举並非简单欺君,而可上升至欺国!”
洪承畴一口咬死,这是比欺君还要大的罪责,也就是他口中所谓的“欺国之罪”,这样的说法令听著的朱由检都有些微微一愣。
欺国洪承畴说的这是什么意思
朕好像没怎么听明白。
很快,朱由检不需要继续思考下去,因为洪承畴便已经是面色严肃地解释说了,道:“小国明明早有陛下传旨教其约束內藩,安分守己,德川家光身为幕府將军,倭国日本之国主,却对宗主大明的皇帝陛下是阴奉阳违,从未真正约束魔下,这才酿成今日之战。”
“无论是我大明与岛津家的萨摩藩之战,还是杨嗣昌炮打江户,烧杀十万百姓,皆为幕府无能无为之过,我大明以父母宗主的身份